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中藥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中藥雜志》創刊于1955年7月,是我國現存創刊最早的綜合性中藥學術核心期刊,始終保持發行量居本專業領域首位。全面反映我國中藥學進展與研究動態,是中藥科研最高學術水平的交流平臺之一。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為中藥學術期刊中唯一的半月刊。主要報道該領域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與新思路,內容包括資源、鑒定、炮制、藥劑、分析、化學成分、藥理藥效、藥物不良反應、臨床等。
讀者群:覆蓋全國醫藥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各級醫院、制藥企業,包括科研與教學人員,藥劑師,臨床醫生,制藥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及各級管理者等。
行業地位:在國際國內醫藥學、生物學等相關科技領域內,具有廣泛影響。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CA 化學文摘(美)(2009)、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百種重點期刊
【欄目設置】
設有專論、綜述、研究論文、研究報告、臨床、學術探討、藥事管理、經驗交流、信息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促EPO生成抗腦缺血中藥的研究 李許,白鎮亞,張飛燕,徐曉玉,LI Xu,BAI Zhen-ya,ZHANG Fei-yan,XU Xiao-yu
利水中藥功效發揮與水通道蛋白之間的關系 王鵬程,趙珊,王秋紅,匡海學,WANG Peng-cheng,ZHAO Shan,WANG Qiu-hong,KUANG Hai-xue
葛根素心血管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魏述永,WEI Shu-yong
黃連抗氧化作用與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張倩,梁曉春,ZHANG Qian,LIANG Xiao-chun
鐵皮石斛懸崖附生栽培技術研究 斯金平,陳梓云,劉京晶,朱玉球,蔡國見,黃柄榮,章焜一,金傳高
硫酸二乙酯誘變對火木層孔菌生長特性及色素代謝物的影響 汪靜,吳欣圓,馬薇,陳靖,劉成,吳秀麗,WANG Jing,WU Xin-yuan,MA Wei,CHEN Jing,LIU Cheng,WU Xiu-li
地形因子對桃兒七鬼臼毒素含量的影響與生態適宜度研究 伍奧林,李敏,張壽文,趙紀峰,劉翔,王昌華,王曉云,鐘國躍
基于熔解曲線分析技術的木通類藥材的分子鑒別 胡峻,詹志來,袁媛,黃璐琦,劉勇,HU Jun,ZHAN Zhi-lai,YUAN Yuan,HUANG Lu-qi,LIU Yong
基于化學分析的不同品種大黃區分研究 葛建華,劉訓紅,許虎,徐丹洋,白發平,GE Jian-hua,LIU Xun-hong,XU Hu,XU Dan-yang,BAI Fa-ping
鐵皮石斛葉片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動態積累規律研究 劉振鵬,徐翠霞,劉京晶,斯金平,張新鳳,吳令上,LIU Zhen-peng,XU Cui-xia,LIU Jing-jing,SI Jin-ping,ZHANG Xin-feng,WU Ling-shang
指紋圖譜結合化學計量學用于香櫞品種鑒別的可行性分析 蘇靜華,張超,孫磊,顧炳仁,馬雙成,SU Jing-hua,ZHANG Chao,SUN Lei,GU Bing-ren,MA Shuang-cheng
基于肝細胞毒價檢測的何首烏炮制工藝比較研究 馬致潔,李曉菲,呂旸,蔣冰倩,趙艷玲,張雅銘,趙奎君,王伽伯,肖小河
Box-Behnken法優化熱毒寧注射液梔子浸膏帶式干燥工藝 黃道省,石偉,韓蕾,孫科,陳廣波,吳建雄,徐桂紅,畢宇安,王振中
醫師職稱論文: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工藝中的應用
【摘要】生物制藥技術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地發展,成為新時期重要的技術之一。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行業的廣泛應用,為研制出更好、更有效的西藥奠定基礎,其在制藥行業的應用不僅僅有以上幾點,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進步。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制藥工藝應用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制藥技術日新月異。技術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更加準確細致地改善人們身體的各個部分的機能,使人們的身體素質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諸如基因工程技術、酶及細胞固定化技術、細胞工程及單克隆抗體等,也已成為生物制藥方面的熱點詞匯,而腫瘤藥物、免疫性藥物、冠心病治療藥物等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藥品。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制藥技術在制藥工藝方面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同時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生物制藥技術逐漸成為制藥工藝的中流砥柱,成為制藥工藝發展的強心劑。
中國中藥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分光測色和近紅外光譜結合多元數理統計的酸棗仁炒制程度快速評價研究————作者:彭譯;張玖捌;李銘軒;張文明;馮子芳;顧麗紅;秦蘋;胡敏敏;朱旭祥;陳曉偉;蘇聯麟;季德;陸兔林;卞振華;
摘要:為對酸棗仁不同炒制程度樣品進行快速評價,該研究采用CM-5型分光測色計檢測酸棗仁炒制過程中顏色的動態變化,采用近紅外光譜法以漫反射方式對酸棗仁不同炒制程度樣品進行測定,結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別分析(OPLS-DA)等多元統計判別分析,對酸棗仁不同炒制程度進行快速評價。結果表明,隨著炒制時間的延長,酸棗仁的亮度略有下降,而紅色和黃色變得更加明顯...
“藥-藥共制”傳統制法發展概況綜述————作者:徐萬愛;于歡;
摘要:“藥-藥共制”作為中藥炮制領域的一項獨特技術,通過將待炮制品與特定藥物或藥汁協同處理,在減毒增效和改變藥性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本文章系統梳理了"藥-藥共制"的歷史沿革,創新性地構建了"干藥制-藥汁制-分量制"三位一體的技術體系分類框架。研究發現,干藥制包含炒制、焙制、蒸制、煮制等工藝;藥汁制則涵蓋浸制、炒制、蒸制等10種核心工藝;分量制創新性地采用分等份差異化炮制方法,在蒼術、白術等藥材處理中展現...
黃芩苷-小檗堿復合物納米晶腸溶微球的研制及其抗潰瘍性結腸炎的藥效學評價————作者:黃小超;胡藝雯;沈鵬宇;蹇瑞鴻;祁東利;劉志東;皮佳鑫;
摘要:為增強黃芩苷-小檗堿復合物(baicalin-berberinecomplex,BA-BBR)對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治療作用,該研究采用滴制法制備黃芩苷-小檗堿復合物納米晶微球(baicalin-berberinecomplexnanocrystalmicrospheres,BA-BBRNCMS),對其進行形態、粒徑、差示掃描量熱(DSC)、粉末X射線(XRD...
原花青素B2大鼠排泄物中代謝產物分析————作者:趙文慧;湯慧婷;李軍;宋月林;張珂;趙云芳;
摘要:原花青素B2(PAC-B2)是由2分子表兒茶素通過C-C鍵連接而成的多酚類二聚體,廣泛分布于中藥中,具有抗腫瘤、抗氧化等多種活性。但其生物利用度較低,因此探究PAC-B2的體內代謝形式和途徑有利于藥效物質和作用機制的闡明。該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法(UPLC-Q-TOF-MS)在負離子模式下采集PAC-B 基于體外發酵模型的四神丸及拆方對人體腸道菌群的影響————作者:席嘉陽;汪琪琪;程雪;夏慧;曹璐;謝粵浩;朱天翔;殷明珠; 摘要:四神丸及其拆方是治療腸道疾病的中醫經典方劑。該研究應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電離串聯質譜(HPLC-ESI-MS/MS)技術對四神丸、二神丸和五味子散藥液成分進行鑒定,質譜采用電噴霧離子源正、負離子模式同時采集數據,其中四神丸共檢測出11種有效成分,二神丸、五味子散分別檢測出4、8種有效成分。為探究四神丸及其拆方對人腸道菌群的影響,通過建立體外厭氧發酵模型,將四神丸、二神丸和五味子散分別與人體腸道菌群... 痛風清利合劑主要成分在正常與高尿酸血癥大鼠體內代謝產物的比較研究————作者:吳薛麗;楊雅;劉欣慧;劉軍;郭盛;段金廒; 摘要:研究痛風清利合劑主要成分在正常及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大鼠體內的原型成分及代謝產物,探究HUA對痛風清利合劑主要成分在大鼠體內代謝的影響。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串聯質譜(UPLC-Q-TOF-MS/MS)技術并結合PeakView 1.2和Molecule Profiler 1.3軟件,對次黃嘌呤聯合氧嗪酸鉀制備HUA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血漿、尿液、糞便、膽汁... 基于聚合物過飽和自納米乳遞藥技術的難溶性藥物口服制劑開發————作者:陳緒龍;沈姜雯;查煒瑋;易建云;李林;賴章婷;廖正根;朱燁;程悅爾;李成; 摘要:水難溶性是大部分藥理活性成分難以開發成口服制劑的主要原因。自納米乳遞藥系統(self-nan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NEDDS)能促成藥物的過飽和狀態并提高難溶性藥物的表觀溶解度及溶出速率,已成為提高難溶性藥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常用手段。然而SNEDDS中的過飽和溶液是一種高于晶體平衡溶解度的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在胃腸道中容易發生藥物析出影響藥物吸收。因... 基于生物信息學分析糖尿病腎病胞葬相關基因及靶向中藥篩選————作者:康意;靳茜;王雪柘;周夢琪;鄭慧娟;李丹文;呂杰;王耀獻; 摘要:該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學篩選糖尿病腎病(DKD)胞葬相關的特征基因,并探尋調控特征基因的中藥。整合GSE96804和GSE20528數據集作為訓練集,將差異基因與胞葬相關基因(ERGs)取交集作為DKD-ERGs,并對其進行相關性分析、蛋白-蛋白互作(PPI)網絡構建、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潤分析。基于DKD-EGRs表達,對DKD患者進行共識聚類,探究不同亞型間DKD-EGRs的表達水平、免疫浸潤特征以及... 基于HS-GC-IMS、HS-SPME-GC-MS和UPLC-Q-Orbitrap-MS結合化學計量學探討當歸酒炙前后化學成分差異————作者:孫雪豪;陳家璇;尹佳鑫;韓瀟;竇志英;李正;康利平;余河水; 摘要:基頂空-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質譜(HS-GC-IMS)、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HS-SPME-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靜電場軌道阱質譜(UPLC-Q-Orbitrap-MS)技術結合化學計量學探討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在酒炙過程中物質基礎變化的內涵。構建當歸和酒當歸的HS-GC-IMS指紋圖譜,統計當歸炮制前后各類揮發性成分的變化趨勢... 基于代謝組學探討刺梨苷抗抑郁的作用機制————作者:黃茂洋;陳發菊;周浪;李齊激;楊小生; 摘要:采用血清代謝組學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方法,旨在探討刺梨苷對慢性不可預見性溫和應激(CUMS)抑郁小鼠模型的干預效果及其作用機制。構建CUMS抑郁小鼠模型,將小鼠分為空白組,模型組,艾司西酞普蘭(ESC,10 mg·kg-1)組,刺梨苷低(1 mg·kg-1)、中(2 mg·kg-1)、高(4 mg·kg-1)劑量組... 紅景天苷調控SIRT1/Nrf2介導的鐵死亡抑制oxLDL誘導的內皮細胞粘附分子表達的機制研究————作者:張夢;蕭閔;李晶晶;李蔣鳳;樊光輝; 摘要:探討紅景天苷(salidroside,SAL)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誘導的小鼠主動脈內皮細胞(mous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MAEC)黏附分子表達的影響及機制。構建oxLDL誘導的MAEC損傷模型,篩選SAL安全濃度和作用時間。將細胞分為對照組,oxLDL組,SAL低、高濃度組和鐵抑素-1... 基于LF-NMR/MRI的不同干燥溫度對九蒸九曬黃精干燥動力學及品質變化研究————作者:金姝含;張金蓮;高磊;陳小燕;何敏;張江山;張文;黃麗莉;李曉春;薛艷華; 摘要:研究黃精九蒸九曬干燥特征,建立干燥動力學模型,并進一步分析不同干燥溫度對黃精蒸曬過程中飲片的品質變化,闡明其干燥機制,為九蒸九曬黃精炮制工藝提供數據參考。在60、70、80 ℃干燥溫度下,建立黃精炮制品干燥動力學模型;基于LF-NMR/MRI分析黃精炮制品在炮制過程中水分相態變化及水分分布狀態;根據Fick擴散定律計算水分有效擴散系數;以黃精多糖、5-羥甲基糠醛、黃精堿A、浸出物的含量為指標,應用... 八味沉香丸不同提取物的藥效比較與成分研究————作者:王嘉童;康露璐;周鳳;格桑羅布;梁亞娜;楊國棟;高小力;武慧超;柴興云; 摘要:將八味沉香丸組方藥材分別經回流水提取,70%乙醇回流提取,70%乙醇回流提取后再以純水提取,分別得到3種提取物(ST、CT、CST);采用小鼠急性心肌缺血(AMI)和對氯苯基丙氨酸(PCPA)致小鼠失眠2種模型,分別對ST(760 mg·kg-1)、CT(620 mg·kg-1 )、CST(1 040 mg·kg-1 )進行藥效評價... 紅升丹煉制工藝標準化與物質變化規律研究————作者:楊菁菁;甘青霞;楊宇;周后波;劉燦;王瑾;黃勤挽; 摘要:紅升丹在古代被稱為“外科圣藥”,而今其煉制技術瀕臨失傳,該研究致力于傳承并創新這一非遺煉制技術。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熵權法制定紅升丹煉制工藝的層次結構模型,采用單因素試驗聯合L9(34)正交試驗優化紅升丹煉制方法,并結合紅外熱成像技術探究紅升丹煉制過程中溫度變化。紅升丹優化后煉制工藝:文火溫度175 ℃,文火煉制時間30 min,武火溫度270 ℃... 人參皂苷改善急性肺損傷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作者:趙菡揚;王汛江;薛瓊雯;徐寶蓮;王旭;賴樹生;陳明;楊莉;王崢濤;丁麗麗; 摘要:急性肺損傷(acute lung injury,ALI)是臨床上一種以頑固性低氧血癥和肺組織炎性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的急危重癥,后期可發展為更嚴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免疫細胞及細胞炎癥因子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其發病機制不明,且尚無臨床特效治療藥物,病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藥... 防夏地黃方調控PERK/eIF2α軸介導小膠質細胞極化治療乳腺癌并發抑郁癥的作用機制————作者:范洪橋;樊英怡;裴曉華; 摘要:從PKR樣內質網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軸調節M1/M2型小膠質細胞極化研究防夏地黃方(FXDH)治療乳腺癌并發抑郁癥的作用機制。除對照組、4T1組外,采用4T1細胞聯合皮質酮建立乳腺癌并發抑郁癥模型,小鼠分為模型組、PERK/eIF2α信號軸激動劑(CCT020312,2 mg·kg-1·d-1)組、CCT020312(2 mg... 狼毒(月腺大戟)牛奶制降低腸道毒副作用的機制研究————作者:沈昌麗;吳皓;郁紅禮;文紅梅;崔小兵;卞慧敏;李佟拉嘎;曾敏;許艷青;谷雨欣; 摘要:為探究狼毒(月腺大戟)牛奶制前后腸道毒性變化與成分組成變化的相關性,探索奶制炮制減毒的機制,將小鼠灌胃給予生品、牛奶煎煮(奶制)及水煎煮(水制)的月腺大戟95%醇提物,以小鼠的糞便形態、糞便含水量、小鼠各腸段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腫瘤壞死因子-1β(IL-1β)的釋放水平為指標,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對月腺大戟瀉下作用及腸道致炎毒性的影響;采用LC-MS/MS分析月腺大戟生品、奶制品9... 基于網絡藥理學、分子對接和動物實驗探討海馬治療膝骨關節炎的作用機制————作者:卓濤;王國威;吳思賢;鄭全偉;何毅;劉建航; 摘要:采用網絡藥理學預測海馬治療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潛在作用機制,通過分子對接和動物實驗初步驗證。運用數據庫篩選海馬活性成分和KOA的靶點,并對相關核心靶點進行基因本體論(Gene Ontology,GO)功能、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對接,初步挖掘海馬... 中醫藥調控Nrf2/HO-1信號通路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作者:舒樂;嚴興科;馬思睿;何歸順;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以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退化及路易小體積聚為特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盡管傳統藥物如左旋多巴能改善早期癥狀,但隨病程進展,療效逐漸減退,且可能引發嚴重不良反應。中醫藥作為一種多靶點治療體系,近年來在PD治療中逐步顯現出獨特優勢,尤其在減緩疾病進展和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具有顯著療效。核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血紅素加氧酶-1(HO-1... 全流程數據要素融合促進中藥調劑創新與應用————作者:楊浣菲;李絲雨;俞辰倩;吳劍坤;劉芳;姜黎濱;酈春錦;蘇祥飛;白衛國;翟華強;金世元;王永炎; 摘要:數據要素作為可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要素,是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藥調劑是最基礎的中醫臨床藥學工作,其質量直接影響中醫臨床療效。推動數據要素與中藥調劑深度融合,能夠激發中藥調劑產業創新活力,促進中藥調劑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開展中藥調劑大尺度、細粒化、系統論研究,對調劑全流程數據融合建設的創新實踐路徑進行探索,整合中藥調劑“九項全活”數字資源,創建“中藥臨床信息數據元”數據字典,探...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