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關注()【期刊簡介】
1996年8月創刊,中華醫學會主辦。本刊原刊名《內鏡》雜志。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報道國內外消化內鏡學的最新進展,努力推動和促進我國消化內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中華消化內鏡雜志》主要報道內容包括食管鏡、胃鏡、十二指腸鏡、膽囊鏡和大腸鏡、小腸鏡、乙狀結腸鏡等領先的科研成果,及其設備、技術在國內外的進展,以及臨床診斷和治療經驗等。目前的主要欄目有:論著、短篇論著、基礎研究、臨床報道、技術交流、特殊病例報道及內鏡并發癥等。讀者對象為從事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內鏡工作者。
【主要欄目】
述評、診療規范、會議紀要、論著、論著摘要、基礎研究、臨床報道、技術交流
【雜志收錄】
獲獎情況:江蘇省“雙效”期刊;華東優秀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我國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技術培訓現狀的調研報告 胡冰,吳軍,張筱鳳,李兆申,郭學剛,李文,張澍田,麻樹人,黃強,李汛,令狐恩強,Hu Bing,Wu Jun,Zhang Xiaofeng,Li Zhaoshen,Guo Xuegang,Li Wen,Zhang Shutian,Ma Shuren,Huang Qiang,Li Xun,Linghu Enqiang
三鏡聯合“一步法”治療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 呂富靖,張澍田,冀明,王擁軍,李鵬,周巧直,韓威,Lyu Fujing,Zhang Shutian,Ji Ming,Wang Yongjun,Li Peng,Zhou Qiaozhi,Han Wei
內鏡十二指腸乳頭小切開聯合氣囊擴張治療伴壺腹部憩室的膽總管大結石的價值研究 曾冉冉,孫剛,張修禮,蔡逢春,李聞,黃啟陽,令狐恩強,楊云生,Zeng Ranran,Sun Gang,Zhang Xiuli,Cai Fengchun,Li Wen,Huang Qiyang,Linghu Enqiang,Yang Yunsheng
十二指腸壺腹部及膽道解剖結構異常對內鏡膽總管取石術后結石復發的影響 劉苗,鄧濤,Liu Miao,Deng Tao
合并壺腹周圍憩室膽總管結石的三種不同內鏡治療方法的對比研究 汪洋,葉麗萍,林敏華,毛鑫禮,周賢斌,何必立,盛顯倉,張金順,張玉,駱定海,Wang Yang,Ye Liping,Lin Minhua,Mao Xinli,Zhou Xianbin,He Bili,Sheng Xiancang,Zhang Jinshun,Zhang Yu,Luo Dinghai
胰管置管預防十二指腸乳頭球囊擴張術并發胰腺炎的臨床價值 胡亦懿,杜國平,王鵬,李國華,謝運錚,Hu Yiyi,Du Guoping,Wang Peng,Li Guohua,Xie Yunzheng
內鏡下 Dieulafoy 病并出血 OTSC 吻合夾治療一例 葉少松,于勁,樊超強,左穎,譙秋建
論文發表核心期刊投稿:泌尿外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摘要: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患者術后并發癥類型與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間收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數字隨機分組法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75例病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與護理滿意度。結果: ①觀察組的切口滲液、出血、皮下水腫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便于根據泌尿外科患者病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療的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論文發表核心期刊,泌尿外科,并發癥,護理方法
手術治療在外科疾病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就泌尿外科病例而言,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可以將病灶徹底清除,減輕疾病給其帶來的痛苦,提高臨床療效。不過任何手術均為創傷性治療手段,對患者身體可造成一定損害,手術治療可以致使應激反應的發生,危害患者機體功能,術后存在并發癥發生的可能[1]。為此,醫院必須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文主要分析泌尿外科患者術后并發癥類型與護理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病例進行研究,現作如下報道。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胰腺體外震波碎石術專家共識》要點解讀————作者:衣津慧;胡良皞;
摘要:胰腺體外震波碎石術已成為胰管結石的一線治療手段。目前, 我國有近半的省區市可以開展這一技術。為進一步規范和合理應用該技術, 由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學專業委員會和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牽頭, 制定了《胰腺體外震波碎石術專家共識》。本文對共識中介紹的胰腺體外震波碎石術設備、適應證與禁忌證、操作方法、常見并發癥及處理等做深入解讀, 以進一步提高臨床醫師對胰腺體外震波碎石術的認識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跨越幽門環的早期胃癌1例————作者:李劼;鄭慶芬;趙麗霞;劉冰熔;
摘要:報道了1例累及胃竇、幽門及十二指腸的早期胃癌的內鏡診治過程, 采用于十二指腸降部完成內鏡翻轉再回拉至球腔的翻轉技術, 將十二指腸球內病變完整切除
教練理論:一套臨床人工智能系統開發與驗證理論體系————作者:于紅剛;藺蓉;
摘要:近年來, 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 在圖像識別、特征提取等方面的優勢使之有機會被廣泛應用于醫學影像和醫療文書等領域, 作為輔助診療活動的重要工具。然而, 臨床醫學科學家往往并非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 在選擇構建或評估模型時需要與計算機領域的工程師專家溝通合作, 不充分的溝通或不恰當的合作模式會導致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 無法實現高效率跨學科合作。對于臨床醫師, 人工智能模型像一個語言不通的學徒, 臨床醫...
床旁膠囊內鏡在急重癥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作者:張琪琦;張潔;陳路;林壁濤;陳振煜;王馨珂;萬田漠;豐希成;王振疆;李愛民;吳保平;劉思德;羅曉蓓;
摘要:目的分析膠囊內鏡在急重癥消化道出血患者床旁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因疑診消化道出血進行床旁膠囊內鏡檢查的急癥及重癥患者臨床資料, 評估膠囊內鏡檢查對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腸出血的檢查情況。結果因疑診急癥或重癥消化道出血進行床旁膠囊內鏡檢查的患者共74例, 5例因膠囊內鏡滯留胃腔導致檢查失敗被排除, 69例納入研究, 最終明確診斷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
剪狀刀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無蒂隆起型結直腸上皮源性腫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者:高巖;王葉;藍宇;賈純增;
摘要:目的評價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療無蒂隆起型結直腸上皮源性腫瘤術中使用剪狀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間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接受ESD治療的127例無蒂隆起型結直腸上皮源性腫瘤病例納入回顧性隊列研究, 按所用電刀的形狀分成2組, 即剪狀刀組(n=62)和針狀刀組(n=65), 主要觀察2組病變整塊切除率...
雙鏡聯合精準穿刺引導擴張治療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閉鎖初探(含視頻)————作者:王東洋;陳明;張昊;李浩;翟會專;孫明娟;王海鵬;李增軍;
摘要:為評估雙軟式內鏡聯合精準穿刺引導擴張治療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閉鎖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對3例結直腸癌術后吻合口閉鎖病例進行內鏡引導下的精準治療。首先使用結腸鏡從回腸末端造口進鏡至吻合口處, 另一條內鏡經肛門進鏡至吻合口, 通過光源定位精準穿刺對側腸腔, 內鏡直視下見穿刺針針頭, 然后置入導絲, 循導絲引導球囊擴張吻合口。3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吻合口閉鎖內鏡下再通治療, 治療過程中無并發癥發生, 平均用時4...
附加通道輔助內鏡黏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神經內分泌瘤1例(含視頻)————作者:劉朝暉;吳瑞暖;黃偉英;邢艷杰;孫大勇;李銳;
摘要:直徑<10 mm的直腸神經內分泌瘤的內鏡切除方式多樣, 組織夾-圈套器輔助內鏡黏膜切除術因操作簡單、效果可靠近年來被部分醫院實施。但筆者團隊發現該方法操作時存在圈套器難以實現"指哪打哪"的問題, 由此設計了內鏡附加通道輔助的方式, 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圈套器出入可控性差的問題, 并采用該方式成功對1例直徑約3 mm的直腸神經內分泌瘤患者進行了切除治療, 效果滿意
內鏡下食管肌層切開聯合主動脈帶膜支架隔絕術治療食管異物穿孔伴主動脈損傷1例————作者:詹磊磊;陳桂權;梁瑞茵;
摘要:介紹1例胸段食管異物穿孔合并主動脈損傷的病例, 先行超聲內鏡判斷異物一側末端位于食管黏膜下層, 行主動脈帶膜支架置入腔內隔絕術后, 再嘗試內鏡下食管黏膜切開術暴露異物, 最終成功取出異物
糞菌移植的發展趨勢、適應證領域、移植途徑和政策管理:基于CiteSpace分析————作者:趙睿;董晨;鮑艷鳳;孫馳;顧志峰;
摘要:以中國知網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為數據來源, 檢索糞菌移植的相關文獻, 并借助文獻計量分析工具CiteSpace軟件, 對收集到的有效文獻從"文獻年度發表數量""國家合作網絡""作者合作網絡"和"關鍵詞"這四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 最后借助對數似然比算法, 將關系密切的關鍵詞進行聚類, 對研究者關心、重視的適應證領域、移植途徑和政策管理問題進行了重點解答
超聲內鏡人工智能系統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4, 武漢)————作者: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數據協作組;
摘要:超聲內鏡是診斷肝膽胰系統病灶、黏膜下腫瘤等消化系統疾病、判斷胃腸道早期癌浸潤深度的有效工具。人工智能技術在超聲內鏡的質量控制和輔助診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國內外尚無超聲內鏡人工智能系統臨床應用的相關共識。2024年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數據協作組組織全國領域內權威專家討論, 結合國內外最新循證醫學證據, 形成超聲內鏡人工智能系統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旨在為內鏡醫師應用超聲內鏡人工智能提供全...
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腸道準備評估中的應用————作者:王雯;姚理文;熊慧珍;李秋成;陳泓磊;于紅剛;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腸道準備評估系統(e-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 system, e-BBPS系統)評分與腺瘤漏檢率之間的關系。方法回顧性收集2017-12-21至2019-12-31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內鏡中心結腸鏡檢查的4 373例患者腸鏡圖像用于模型訓練。前瞻性納入2021-10-08至2022-11-09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行結腸鏡檢查的患者...
腸道準備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作者:蘇巧玉;張英杰;王澤宇;康曉宇;潘陽林;
摘要:目的探索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結腸鏡檢查的1 72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主要研究終點為腸道準備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 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結果 1 727例患者腸道準備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4.9%(948/1 727), 其中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的發生...
利那洛肽聯合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腸道準備改良方案的隨機對照研究————作者:唐麗欣;郭雨棟;李士學;唐秀芬;
摘要:目的探討利那洛肽聯合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olyethylene glycol, PEG)在腸道準備中的效果, 并與單獨應用PEG 3 L方案及應用復方硫酸鎂鈉鉀方案進行對比。方法連續納入2023年1—6月于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行結腸鏡檢查的18~70歲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使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3組, 按各組方案行腸道準備。A組:3 L PEG;B組:3 L硫酸鎂鈉鉀口服濃溶液;C組:利那...
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發癌的內鏡和病理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作者:劉昊璽;張倩;張陽;張昌昊;邢潔;李鵬;張澍田;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發癌的內鏡和病理特征及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收集324例2013年1月到2022年1月在北京友誼醫院診斷為早期食管癌的患者的內鏡和病理特征,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早期食管癌合并多原發癌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3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47例(14.51%)患者合并多原發癌, 其中29例為同時性多原發癌, 18例為異時性多原發癌。多因素Logisti...
內鏡治療Ⅰ~Ⅲ度內痔的雙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作者:何安玲;馬超;肖勇;朱珂;劉書中;陳明鍇;
摘要:目的評估內鏡下硬化劑注射術(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 EIS)和內鏡下橡膠圈套扎術(endoscopic rubber band ligation, ERBL)治療Ⅰ~Ⅲ度內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 年11月就診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或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并有治療意愿的Ⅰ~Ⅲ度內痔患者, 依據納排標準連續入組合格的研究對象...
超聲內鏡在血管介入診療方面的研究進展————作者:萬笑雨;劉萍;曹新廣;郭長青;
摘要:超聲內鏡能貼近消化道管壁, 連續追蹤、掃查壁外的臟器及血管, 加之在血管成像上的獨特優勢, 為血管介入的精準診療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超聲內鏡在血管介入診療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分成門靜脈系和非門靜脈系血管超聲內鏡介入診療兩大類, 涉及門靜脈壓力測量以及靜脈曲張、門靜脈高壓癥、假性動脈瘤等多個臨床血管介入診療問題
胃間質瘤超聲內鏡及增強CT特征與病理危險度的相關性研究————作者:王宇豪;沈磊;
摘要:目的探討胃間質瘤超聲內鏡、增強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圖像特征與病理危險度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收治的原發性胃間質瘤病例, 胃間質瘤須經內鏡或外科手術后病理及免疫組化確診, 術前行超聲內鏡檢查者共計286例(288處病灶), 其中70例(71處病灶)有完整術前增強CT檢查資料。超聲內鏡檢查者按胃間質瘤病理危險...
小腸克羅恩病的內鏡診治共識(2024, 上海)————作者: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小腸鏡和膠囊內鏡學組;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
摘要:小腸克羅恩病是好發于小腸的多發潰瘍性病變, 容易導致腸道梗阻、狹窄及出血。隨著膠囊內鏡及氣囊輔助式小腸鏡等技術的臨床推廣應用, 小腸克羅恩病的發現較前明顯增多, 但小腸克羅恩病的治療依然是困擾臨床的難題。如何規范小腸克羅恩病的診治流程并優化診治策略, 進一步提高診治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有必要制定小腸克羅恩病的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本共識基于循證醫學依據及專家經驗, 聚焦小腸克羅恩病的流行病學、內鏡...
結直腸腺瘤內鏡下切除術后復發及監測的研究進展————作者:馬玖玥;劉揆亮;吳靜;
摘要: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 同時也是常見的癌癥死亡原因。結直腸腺瘤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 早期識別、切除結直腸腺瘤是降低結直腸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腺瘤切除后復發較為常見, 內鏡下腺瘤切除術后的監測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多通過結腸鏡監測腺瘤復發, 但是如何選取合適的監測時間間隔, 以最大程度提高監測有效性并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仍需進一步研究。本文就結直腸腺瘤內鏡下切除術后復發及監測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信迪利單抗誘導的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1例————作者:王錦坡;李建英;陳運新;郭杞蘭;陳豐霖;
摘要: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已成為治療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重要藥物。由于ICI在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之間無選擇性, 近些年, ICI誘導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多, 然而, 對于上消化道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仍報道較少。關于信迪利單抗誘導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更是罕見報道。在此報告1例信迪利單抗誘發的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的診治過程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