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雜志原名《消化外科》,2007年正式加入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更名為《中華消化外科雜志》。該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國內惟一涵蓋消化外科各領域的高水平專業期刊。辦刊宗旨:傳播國內外消化外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經驗,立志成為聯系國內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紐帶,推動我國消化外科學的發展。辦刊方針:著重提高,兼顧普及。報道內容:涵蓋消化外科各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腸、肝、膽、胰、脾及其相關的血管、內鏡、介入治療、外科營養支持等研究。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
已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CMCI)、萬方數字化期刊群、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 IP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論著、臨床經驗、博士論壇、學術探討、專題訪談、老中醫經驗、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醫院管理、病例報告、醫學影像、藥物與臨床、綜述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肥胖癥與代謝疾病外科治療的發展 王存川,張藝超,Wang Cunchuan,Zhang Yichao
重視代謝外科手術后藥物的合理應用 梁輝,Liang Hui
低體質量指數糖尿病手術現狀與思考 童衛東,葉景旺,Tong Weidong,Ye Jingwang
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的標準化操作流程探索 梁輝,管蔚,曹慶,劉歡,Liang Hui,Guan Wei,Cao Qing,Liu Huan
腹腔鏡Roux-en-Y胃旁路術治療不同體質量指數2型糖尿病的療效比較 周迪,王勇,耿東華,Zhou Di,Wang Yong,Geng Donghua
腹腔鏡胃旁路術治療低體質量指數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 高羽,陳靜,童衛東,孫芳,周訓美,李光焰,劉寶華,祝之明
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后剩余胃體積與減重效果的關系 應夏洋,沈柏用,金佳斌,鄧俠興,詹茜,洪潔,彭承宏,李宏為
肥胖型2型糖尿病行腹腔鏡胃旁路術后膽囊結石發病的研究 張弘瑋,狄建忠,于浩泳,韓曉東,劉偉杰,張頻,Zhang Hongwei,Di Jianzhong,Yu Haoyong,Han Xiaodong,Liu Weijie,Zhang Pin
代謝外科手術治療青少年肥胖癥患者的臨床療效 劉歡,梁輝,管蔚,曹慶,Liu Huan,Liang Hui,Guan Wei,Cao Qing
胃袖狀切除聯合空回腸側側吻合術對2型糖尿病大鼠減重與改善代謝的影響 王愷京,徐安安,周小鋼,陸佳軍,高瑋,陳志國,劉曉慧,朱江帆
腫瘤直徑對進展期食管鱗癌患者Ivor-Lewis術后預后的影響 張洪典,唐鵬,岳杰,于振濤,Zhang Hongdian,Tang Peng,Yue Jie,Yu Zhentao
改良手助腹腔鏡手術在腹部外科的應用價值 陳應軍,甄作均,向青鋒,鄧斐文,吳志鵬,何尹韜,Chen Yingjun,Zhen Zuojun,Xiang Qingfeng,Deng Feiwen,Wu Zhipeng,He Yintao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范文: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討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和療效。 方法 對本院采用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3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37例患者骨折愈合情況中,優94.6%,良5.4%,差0.0%,無明顯不良反應。 結論 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好,創傷小,可以推廣。
關鍵詞: 核心期刊發表,手法復位,外固定架,股骨粗隆間骨折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指股骨頸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間的骨折,該病癥多見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質較為疏松,一旦跌倒或其他原因造成下肢突然扭轉或急劇過度外展、內收就可能引發骨折。現代醫學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切開復位成為常規選擇,但是治療中老年患者多不能耐受手術創傷和麻醉風險,造成切口復位內固定受到限制[1]。本院自2013年1月―6月共收治了3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復位配合外固定架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功能保留胃切除術的發展歷程與未來創新方向————作者:Che Ani Mohd Firdaus;Jeesun Kim;Yang Han-Kwang;
摘要:近年來, 功能保留胃切除術因其術后并發癥少且能維持傳統胃切除術的腫瘤學療效而備受青睞。筆者從PubMed數據庫檢索了包含"function-preserving surgery""pylorus-preserving surgery""proximal gastrectomy"和"fluorescence-guided surgery"等關鍵詞的文章, 獲取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胃切除術的發展旨在改...
精準外科理念在肝癌診治中的應用與思考————作者:袁玉峰;陳曦;
摘要:精準外科理念的提出與現代醫學技術進步和學科交叉融合密切相關, 并深刻影響著外科決策方向和治療范式。其核心要義是利用可視化、可量化和可控化等關鍵外科技術, 在病灶清除、臟器保護、損傷控制三者之間達到平衡, 從而實現患者受益最大化。在肝癌診斷與治療領域, 精準外科理念應貫穿于疾病診斷與治療全過程, 包括術前精準評估、術中精細操作和術后精心管理等。這些先進理念的實現, 依賴于技術不斷進步和流程不斷優化。...
重視膽囊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作者:劉穎斌;陳煒;
摘要:膽囊癌是我國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具有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術后復發率高和放化療不敏感等特點。改善膽囊癌預后, 有賴于早期診斷、規范化的外科治療和有效的綜合治療措施。這離不開深入開展膽囊癌的流行病學調查, 以及探索腫瘤系統調控因素和微環境在膽囊癌發生、發展中的新機制。完善各期膽囊癌外科根治性切除范圍和診治流程, 加強膽囊癌相關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 探索其生物學規律, 有助于解決臨床難題
ERCP日間手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作者: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內鏡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內鏡外科專家工作組;
摘要: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現已成為診斷與治療膽胰疾病的重要技術, 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 歐美國家逐步實現了簡單或常規ERCP日間常態化管理, 國內已有ERCP日間管理經驗的相關報道, 但總體仍處于臨床探索階段, 尚無統一的操作流程和共識, 亟待進行規范。鑒于此, 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內鏡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內鏡外科專家工作組組...
中國肝癌轉化治療中心建設參考標準(2024版)————作者: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轉化治療協作組;
摘要:原發性肝癌是中國主要癌癥致死原因之一, 轉化治療作為近年來的重要治療進展, 隨著理論體系的逐步完善已成為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途徑。為了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 推進以腫瘤專科為重點的中心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可為規范化臨床診治提供保障。盡管國內外轉化治療中心建設經驗尚缺, 但歐美國家及其他瘤種的癌癥中心建設經驗提供了參考價值。本文探討了建設肝癌轉化治療中心的必要性、目標及考量指標...
急重癥外科:創傷和急診及ICU融合的新興學科————作者:任建安;
摘要:急重癥外科(ACS)是普通外科融合創傷、急診、重癥醫學(ICU)和外科救援為一體的新興學科, 主要診治以急腹癥、創傷和術后并發癥為主的外科急危重癥患者。ACS可解決因普通外科過度分化導致的急診、創傷和危重癥患者救治能力不足的難題。經過10余年的發展, 已有專業的ACS學術組織、專科培訓計劃和專科培訓教材。我國于2023年成立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急重癥外科專家工作組。ACS將普通外科病房與ICU...
糖尿病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影響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作者:劉款;李佳興;馬超;王萬超;田園;董智剛;韋穩強;陳朔華;吳壽嶺;劉四清;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DM)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對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生風險的影響。方法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方法。選取2006年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開灤總醫院等唐山市9家醫院參加健康體檢的93 928例受試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受試者是否合并DM和Hs-CRP水平進行分組。無DM且Hs-CRP≤3 mg/L受試者設為DM(-)CRP(-)組, 無DM且Hs-CRP>3 mg/L受試者設為DM(...
肝細胞癌靶向聯合免疫轉化序貫肝切除術后輔助治療預后分析的多中心研究————作者:林孔英;林佳;賴子森;賴永平;王葵;陳進宏;張志波;李敬東;邰升;王石楓;鄭四鳴;張建溪;鄭璐;王愷;張嘉成;呂嘉輝;黃理銘;曾永毅;
摘要:目的分析肝細胞癌行靶向聯合免疫轉化序貫肝切除術后輔助治療的預后。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等全國11家醫學中心收治的103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男83例, 女20例;年齡為(54±12)歲。103例患者均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成功轉化治療后序貫肝切除術, 其中72例術后行輔助治...
中低位直腸癌初診及新輔助治療后評估完成度分析:全國多中心真實世界研究————作者:李珂璇;肖體先;汪曉東;吳斌;林國樂;國瑀辰;屈明;吳偲;楊曉東;寶音升博爾;王保華;張帆;喻祥旺;牛備戰;陸君陽;徐徠;張冠南;孫振;張國友;石彥;蔣宏;田永靜;李永翔;姚宏偉;薛軍;王權;楊烈;劉騫;肖毅;
摘要:目的探討全國多中心、真實世界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初診和新輔助治療后腫瘤評估的完成度。方法采用前瞻性真實世界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5月12日至2024年5月11日北京協和醫院等全國47家醫學中心行手術治療的1 074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觀察指標:(1)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特征。(2)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初診腫瘤腸鏡及病理學評估。(3)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初診腫瘤影像學評估。(4)中低位直腸癌患...
柔性牽拉策略在完全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作者:江恩來;鄭道峰;于昆;李治熹;李云波;杜廣勝;肖衛東;
摘要:目的探討柔性牽拉策略在完全單孔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PSILDG)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回顧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12例行PSILDG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男8例, 女4例;年齡為(53±14)歲。觀察指標:(1)術中情況。(2)術后情況。(3)隨訪情況。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 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1, Q3)表示。計數資...
雙能量CT檢查多參數成像預測胰腺導管腺癌病理學分級的應用價值————作者:林桂涵;陳煒越;許彩如;應海峰;曹婧婧;毛衛波;陳敏江;夏水偉;盧陳英;紀建松;
摘要:目的探討雙能量CT檢查多參數成像預測胰腺導管腺癌病理學分級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8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收治的147例胰腺導管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男102例, 女45例;年齡為(59±10)歲。患者均行術前雙能量CT檢查和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147例患者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按7∶3分為訓練集103例和測試集44例。訓練集用于構建預測模型, 測試...
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與數字病理學在胃癌診療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進展————作者:俞麗;陶敏敏;謝凌麗;陳凱;
摘要: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也是世界范圍內導致惡性腫瘤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 人工智能因其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 促進了胃癌的診斷和治療, 提高了個性化治療策略的準確度和靈敏度。筆者分析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與數字病理學在胃癌診療中的臨床應用, 包括早期篩查和鑒別診斷、淋巴結和腹膜轉移、分子分型、治療效果監測和預后預測等, 旨在探討該領域未來發展方向及面臨挑戰, 強調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臨床...
本期導讀
摘要:啟一元復始, 待四序更新。2025年, 在主管、主辦等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關懷下, 在編委會的指導下, 凝聚專家、作者、讀者、編者力量, 聚焦內涵, 加強引領, 多元傳播, 篤行致遠, 鑄就卓越領軍期刊, 是過往奮斗的堅實積淀, 也是新征程的蓬勃起點。本期重點選題為"消化外科新進展"
穿越微創發展迷霧 引領微創技術方向————作者:鄭民華;馬君俊;趙軒;李樹春;
摘要:以腔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開展已歷經30余年, 技術發展已趨于平緩, 目前的技術發展還是在以腔鏡為平臺的技術上進行改良和微創新。從多孔腔鏡到減孔、單孔腔鏡, 從經腹到經自然孔技術, 從標清、高清到3D和4K超高清熒光導航腹腔鏡。發展方興未艾的機器人手術也是基于腔鏡平臺開發而成, 從疾病治療角度而言并沒有革命性的改變, 比如改變腫瘤治療的遠期療效。在這個技術繁榮但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 微創手術的未來可能...
多中心直腸癌真實世界數據庫建設與數據質量控制策略————作者:肖毅;李珂璇;
摘要:隨著高質量循證醫學研究提供的證據不斷更新, 中低位直腸癌的診斷與治療呈現出模式復雜的特點, 這符合真實世界研究要求。在真實世界數據庫建設和數據采集過程中, 數據庫的字段選擇、報告單的結構化設計以及數據收集中與收集后的質量控制, 均會顯著影響真實世界數據及其產生證據的質量。筆者期望通過分享建設中低位直腸癌全國多中心數據庫的經驗, 為后續真實世界數據庫建設提供參考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在肝癌圍手術期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作者:《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摘要:血小板減少癥是肝癌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其對肝癌患者全程治療管理有著重要影響。近年來, 已有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用于治療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減少癥。《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國內相關領域專家, 遵照循證醫學原則, 結合臨床實踐經驗, 深入論證并多次討論、修改, 制訂《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在肝癌圍手術期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5版)》。該共識形成8條推薦意見, 旨在指導血小板生成素受體...
循環腫瘤DNA在肝細胞癌精準醫療全程中的應用策略————作者:赫明達;楊鈺澤;王明達;李超;吳寒;楊田;
摘要:肝細胞癌是全世界范圍內常見的高致死性惡性腫瘤之一, 如何有效實現其早期診斷、治療效果監測以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循環腫瘤DNA(ctDNA)作為一種新型液體活檢標志物, 在肝細胞癌的診斷與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的應用潛力。筆者系統介紹ctDNA在肝細胞癌早期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后評估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深入闡述其在精準醫療中的獨特優勢及臨床應用價值
繁花落盡之后:再談加速康復理念在胰腺外科應用的瓶頸與展望————作者:楊尹默;馬永蔌;朱昱;
摘要:胰腺外科患者術前營養不良發生率高, 手術創傷大, 術后并發癥多, 加速康復外科流程實踐難度大。經過近20年的發展, 加速康復理念在胰腺外科已形成成熟的指南與共識, 但其應用面臨各醫學中心差異大、循證級別低、康復流程完成度不足等問題, 期刊發文量增長停滯, 研究熱度有退潮趨勢。筆者結合國內外文獻, 從過程管理、預康復和營養管理等方面解析加速康復外科應用于胰腺癌的瓶頸并展望未來的研究方向
肝門部膽管癌診斷和治療指南(2025版)————作者: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摘要:肝門部膽管癌是膽道惡性腫瘤的常見類型。肝門部膽管癌的診療涉及流行病學、臨床診斷、影像學檢查、臨床分型分期、病理學、可切除性評估、圍手術期管理、手術抉擇、系統治療以及隨訪監測等多個環節, 是肝膽外科中診療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領域之一。為指導我國肝門部膽管癌診療更規范、安全、有效地開展,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和《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組織全國肝門部膽管癌領域的專家共同制訂《...
肥胖代謝外科醫學科普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作者: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代謝病綜合管理與護理專家工作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代謝病外科專家工作組;中國肥胖代謝外科研究協作組;
摘要:目的制訂《肥胖代謝外科醫學科普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下文稱共識), 推動我國肥胖代謝外科醫學科普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方法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意見征集, 在全面分析國內外肥胖代謝外科醫學科普模式和內容的基礎上, 結合我國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相關指南和醫學科普特點, 由國內11位在肥胖代謝外科醫學科普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進行討論、總結形成46項共識意見, 形成共識初稿并完成第一輪專家問卷調...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