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廣東醫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廣東醫學院學報正式創刊于1983年1月,它的前身是《湛醫通訊》、《湛江醫學院科研匯編》、《湛江醫學院學報》。隨著湛江醫學院易名為廣東醫學院,1993年6月經國家科委批準,《湛江醫學院學報》亦相繼易名為《廣東醫學院學報》。
廣東醫學院學報的發展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刊階段(1972年1月~1982年10月);正式刊物內部發行階段(1983年1月~1990年12月);正式公開發行發展階段(1991年1月至今)。
1972年,為了學術交流的需要,將教師們的科研論文合并在一起印刷成冊,初曾稱之為《湛醫通訊》、《湛江醫學院科研匯編》,不定期印了12~13期,隨后定名為《湛江醫學院學報》。最初這些刊物無刊號,不經審稿,也沒有編輯部和固定的編輯人員及辦公場所。我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初刊期。
1983年1月,原《湛江醫學院學報》經廣東省新聞出版事業管理局(粵新068號)批準為正式內部發行刊物(季刊)。
1990年10月經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批準[粵新函字1990第28號文],湛江醫學院學報從1991年1月起正式改為向全國公開發行。1992年9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原湛江醫學院易名為廣東醫學院。1993年6月,經國家科委批準,《湛江醫學院學報》亦相應更名為《廣東醫學院學報》,統一刊號為CN44-1375/R,國際統一書號為ISSN1005-4057。從此,廣東醫學院學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廣東醫學院學報》為雙月刊,每年6期,每期112頁。
廣東醫學院學報一直堅持辦刊宗旨,遵守和維護版權法的一切規定。堅守質量關,對每篇稿件的編輯、出版工作做到了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全面執行法定計量單位,量和符號等。力求使用正確,文字表達力求準確、通順;圖表設計布局力求合理,封面、版式設計規范、合理且美觀大方;印刷質量逐年提高,字體選擇恰如其分。努力使學報的編排、印刷質量達到國家標準。
廣東醫學院學報從初刊期不定期出版、內部正式出版發行到公開發行,版本上已經脫胎換骨,從過去的活字鉛印轉變成電腦膠印的精致版本,版面的容載量比過去翻了兩翻。尤其在論文質量,編排規范上都邁進了一大步。目前《廣東醫學院學報》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刊登的論文已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全文收錄,同時還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分冊)、中國藥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等多家檢索刊物收錄。《廣東醫學院學報》編輯部的辦公地址位于廣東醫學院湛江校區綜合樓21層西,辦公面積70多平方米,現有專職編輯5人,現任主編是廣東醫學院院長周克元教授,副主編為鄭學寶教授,他們均是年富力強的專家。編委會每一成員均是相關專業的技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審稿專家隊伍龐大,除了本學院的專家外,還邀請了全國知名的專家教授擔任特約審稿專家。學報編輯部的辦公場所和設備正在不斷改善,現編輯部每人擁有電腦一臺,共有激光打印機各3臺,還有掃描儀、傳真機等先進辦公設備,現代化編排手段不斷提高和完善。學報的知名度在不斷提高。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第二屆)
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第三屆)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與經驗、誤診誤治、調查·管理·技術、短篇、個案、護理、作者·讀者·編者。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NARF基因siRNA干擾片段的篩選袁 源, 劉新光, 陳維春1-3+13
2. 丹參素和丹酚酸B對骨髓基質干細胞成骨與成脂分化的影響龐婷婷, 崔 燎, 劉鈺瑜, 等4-8
3. 免疫功能在大鼠骨質疏松發病環節中的作用劉錫儀, 劉浩宇9-13
4. 小鼠Th17細胞分化模型的構建陳嶸祎, 周 飛, 周 英, 等14-16+19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樣肽-1水平變化與胰島a細胞功能的關系武 革, 蔡曉玲, 陳曉銘, 等17-19
6. CT血管成像對腦靜脈畸形的診斷價值賴壽偉, 溫毅強20-22+25
7. 阿米替林聯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療效觀察朱震平, 黃軍成, 張雪燕23-25
8. AIS-ISS評分預測胸外傷急診胸腔鏡探查的風險與獲益盧潤廣, 程海兵, 王 劍, 等26-28
9. 不同流量透析血泵輔助聯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實驗研究龐玲品, 王沖沖, 陳普文, 等28-30
10. 恥骨結節作為CT標志點對腹肌溝及股三角區疝的鑒別診斷價值陳海燕, 方 威, 周文明, 等31-33
11. 3 mm針式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干切斷術治療原發性手汗癥27例蔡小碧, 陳 捷, 程可洛, 等33-34
12. 不同藥物組合對247例重癥監護治療病房患者鎮痛鎮靜的效果觀察劉 濱, 朱煥娣, 莫建偉, 等35-37
13. 降低基層醫院院內感染的干預措施評價劉 永, 彭海陽37-38
14. 非埋植型ITI種植系統在2型糖尿病患者義齒種植中的應用張 帆, 周筱怡39-41
15.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對稽留流產的預測價值譚 燕, 黎 雪, 伍達鋒, 等41-43
16. 孕期營養指導管理模式對妊娠結局的影響趙堅紅, 邵冰心, 郭小芳, 等44-46
17. 低分子肝素治療并發高凝狀態的兒童原發性腎病綜合征32例療效觀察黎日保, 李彥普46-48
18. 經陰道實時三維彩超對子宮畸形的診斷意義羅海波, 李麗娟49-50
19. 術中預防低位直腸癌吻合口漏的臨床分析林俊瓊, 陳春雷, 梁 毅, 等51-52
醫生評職稱論文: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研究與護理進展
摘 要: 為了總結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研究與護理進展,本研究通過查閱維普、萬方等期刊數據庫,對其進行歸納分析、總結、概括,發現留置針的臨床應用的效果受到留置針自身、穿刺技術、患者血管、后期護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能夠長期保留是其最大的優點,但是并不是留置時間越久越好,只有做好靜脈留置針各項護理,減少影響因素,才能更有效地發揮留置針的作用,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護理進展
我國近些年來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不斷推廣和延伸,涉及家庭及社區,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以其操作簡單、套管柔軟、套管在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且不易穿破血管、長期留置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留置針能夠長期保留是其最大的優點,但是并不是留置時間越久越好[2]。目前有關靜脈留置時間國內外文獻報道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時間太短增加患者痛苦,造成留置針的資源浪費,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太長導致血栓及靜脈炎形成。對于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考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過大量的研究。本文將通過綜合多方面研究成果對影響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尋求最佳對策,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發揮留置針的更多優勢,從而節省醫療成本。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