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民主與科學
關注()《民主與科學》雜志創刊于1989年,是面向知識界,以思想文化評論為主的綜合性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
《民主與科學》雜志堅持弘揚民主與科學精神,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民主與科學》雜志致力于傳播科學精神、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注重思想性、科學性和可讀性;勇于探討社會熱點問題;努力在不斷改進和創新中形成《民主與科學》的鮮明特色風格。
民主與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思想空間、改革與思考、調查與研究、民主與法治、科學博議、科文交匯、新聞解析、百年回眸、縱橫評述、社會經緯、文化廣角、學者訪談、院士論壇、人物歷程、書山尋玉、古今談概、快語諍言
閱讀推薦:特別關注
《特別關注》開辟家事、國事、天下事、開心事、男人的事等專欄,薈萃200余篇優秀文章,96個頁碼帶彩插,期期精彩,篇篇耐讀,易于收藏,僅售5元。2005年5月,《特別關注》雜志期發量超過100萬份,成為唯一一份發行量超過百萬份的刊物。已有302萬的月發行量。
民主與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科學家精神的歷史脈絡、時代價值與知識分子的實踐進路————作者:王晴;盧勇;
摘要:<正>探討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當代價值,關鍵在于激勵廣大知識分子群體積極踐行和弘揚這一精神,在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在我國,知識分子通常被定義為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腦力勞動者
完善科技金融體系 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作者:周元鵬;
摘要:<正>作為鏈接科技和產業的重要工具,金融體系對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作用,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結合已成為提升我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下我國亟須加快完善科技金融體系,以便為科技創新提供更為堅實的資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體系能夠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能夠為早期、小型、硬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好發展土壤
我國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五大瓶頸及其破解路徑————作者:范柏乃;
摘要:<正>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要做好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加強形勢研判,抓住機遇,贏得主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數字經濟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近十年來,我國縣域經濟活力和動力呈現減弱趨勢,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中國企業對外合作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及建議————作者:周明耀;徐穎鍵;方鐵農;
摘要:<正>中國企業需要承擔起對外合作重任和使命,助力國家克服當前科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充分發揮企業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的主體作用。2024年,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就中國企業對外合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調研和研討,梳理了推進企業高水平對外科技合作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困難,并提出相關建議。當前全球化步入低谷期的態勢日益凸顯,海外對中國科技領域的封鎖與遏制日趨嚴重,為中國構建對外科技合作紐帶關系帶來了深遠且復...
加強前沿技術轉化應用 加快形成高水平技術和產業循環————作者:張旭;
摘要:<正>結合對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學習,根據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前期調研和相關討論,本文探討加強前沿技術轉化應用,加快形成高水平技術和產業循環的重要意義,分析目前我國在推動前沿技術轉化應用中面臨的障礙和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
以高水平開放構建我國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作者:宋坪;齊娜;
摘要:<正>當前,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國際科技合作呈現出新特點。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通過對推進高水平科技合作課題的調研,分析我國對外科技合作中遇到的政策障礙和堵點問題,就推進我國高水平對外科技合作的建議進行了討論。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當前,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國際科技合作呈現出新特點。應對新挑戰,更應加快推動更高水平...
以科學家精神培育青年價值觀探析————作者:鄭小蘭;黃小茹;
摘要:<正>大力開發青年人才資源,培養造就青年人才大軍,最主要的就是抓好青年價值觀的養成工作。科學家精神蘊含豐富的價值觀內涵,是教育引導青年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有益精神資源。科學家精神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高水平保護促進海灘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蔡鋒;
摘要:<正>海灘的價值海灘是砂質海岸的主要地貌單元,亦是濱海重要的空間資源,具有防災減災、生態維護和旅游休閑等多重功能。海灘是海岸的天然防護屏障,能夠通過自我調整快速適應變化的水動力環境,有效抵御風暴潮、臺風浪等極端動力事件,并能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極端事件加劇等環境。其護岸功能既安全高效,又具有可持續性,同時擁有較高的海岸韌性。海灘還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它既是濱海動植物的優良棲息地,是海龜...
高水平建設綠色零碳海島 樹立島嶼可持續發展典范————作者:秦松;
摘要:<正>長島作為我國典型的溫帶群島,是聯通黃海和渤海的重要生物廊道,也是我國首批建設中的海洋類國家公園。“國際零碳島”的建設不僅為“雙碳”戰略提供了海島模式,同時也為我國國家公園體系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海洋板塊。長島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環境和資源稟賦,協調生態、生產、生活的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形成具有普適性的海島零碳方案,是建設中國特色海洋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長島提出建設我國首個“...
尊重自然 以大時空觀提升長江口-杭州灣海域氮磷科學管理水平————作者:曾江寧;
摘要:<正>氮、磷是生物生長的基本生命元素。氮磷由陸源沿江河進入海洋的過程中,經歷了從流域地表匯集進入江河,從河流到河口,再到海洋連續體的空間變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已成共識,加強流域海域一體化治理和管理的訴求越來越高,這既是支撐國家整體生態安全格局的必要舉措,也是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
我國河口生態質量制度評價的思考——以杭州灣為例————作者:黃備;
摘要:<正>河口生態系統是連接陸地與海洋的重要過渡區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作為營養物質和有機物的匯聚地,河口在全球碳循環和氮磷等營養鹽的輸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通過凈化水體、分解污染物、沉積泥沙以及緩沖海浪、減少侵蝕,為魚類、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提供繁殖、覓食和棲息的場所,從而保持了生態的平衡。然而,河口生態系統容易受到污染、過度開發和氣候變化等威脅,其健康狀況對區域及全球的生態系統穩定性...
推動人工岸線生態化建設 提升海岸韌性————作者:劉建輝;
摘要:<正>濱海地區占地球陸地面積不足4%,但沿海生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自然資源之一。世界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線100千米范圍內。為保護海岸,抵御海岸侵蝕、風暴風險和海平面上升,過去全球的主要做法是修建硬質護岸,即建設永久性人工建筑物,如防波堤、防潮堤、護坡、擋浪墻、碼頭、防潮閘等,其材料多為鋼筋混凝土和巨石等,造成岸線硬化。據統計,歐洲海岸線的硬化比例為10%(2006年),美國海岸線的硬...
地學泰斗黃汲清————作者:黃少芳;
摘要:<正>黃汲清(1904—1995
王家楫:顯微鏡下的家國人生————作者:梁鳴;魏貝;
摘要:<正>梁鳴魏貝“中國人的事應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中國的生物資源應該由中國人自己來開采。”——王家楫王家楫(1898年5月5日—1976年12月19日),男,漢族,江蘇奉賢(現上海奉賢)人。著名動物學家,我國原生動物學的開創者和輪蟲學的奠基人。他率先在中國從事原生動物研究,并擔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長40余年,為推動中國水生生物學發展和研究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家楫1951年5月25日加入九三學社,曾任...
三娘灣中華白海豚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作者:許尤厚;
摘要:<正>北部灣海域擁有中華白海豚、儒艮、布氏鯨、中國鱟、棱皮龜、綠海龜、玳瑁、珊瑚礁、海藻場與紅樹林等海洋珍稀瀕危物種。其中中華白海豚、布氏鯨、中國鱟等已成為北部灣的旗艦物種,社會關注度非常高。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是北部灣沿海350至450頭中華白海豚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以大風江口為核心棲息地,中華白海豚呈現周期性遷入—遷出的棲息動態,秋冬季節為其活動高峰。三娘灣及其鄰近海域,不但是中華白海豚分布的重...
基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黨派專項民主監督實踐探索——以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為例————作者:李麗萍;陳倩;
摘要:<正>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聚焦發展...
從合肥光源到合肥先進光源——前赴后繼的九三“追光”人————作者:倪向貴;孔瑤竹;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1]國家實驗室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它的建設從無到有,從第一代合肥光源到新一代合肥先進光源,見證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凝聚了幾代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我的成長——新中國成立75周年有感————作者:王恩多;
摘要:<正>立志新中國成立時我雖然只有5歲,但是很喜歡翻書。家里有一本經濟地理地圖,圖文并茂,其中各國經濟、國防等實力的圖示特別吸引我,例如各國軍艦的多少,用軍艦大小來表示,可以讓人非常直觀地知道各國的強弱。我一一看過來,中國的各項指標中除了最大的“人”,其他諸如鐵路、飛機、輪船、糧食、棉花等都是最小的。我心里很不平靜,心想什么時候那些圖里的中國能變成大的啊
關于“自然科學座談會”幾個問題的考證————作者:喬發進;
摘要:<正>“自然科學座談會”是一個與九三學社有著深厚淵源的科學團體。最新修訂的《九三學社章程》指出:“抗日戰爭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學者繼承并發揚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以民主、科學為宗旨,在中國共產黨支持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感召下,于重慶發起民主科學座談會,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學者也陸續參加進來。”然而,由于史料缺失,加上相關當事人的回憶有較大出入,導致關于“自然科學座談會”的不少史實傳訛...
《民主與科學》2024年總目錄
摘要:<正>~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