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州學刊雜志
關注()《中州學刊》雜志簡介
《中州學刊》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理論學術期刊。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提倡原創、打造精品”為辦刊理念,廣集百家睿智,編發精品力作,弘揚中原文化,關注學術前沿,在學術界享有盛譽。本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刊載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主要刊登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哲學、歷史學、文學等學科學術論文。
《中州學刊》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收錄
《中州學刊》影響因子:
截止2015年萬方:影響因子:0.627;總被引頻次:1811
截止2015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856;綜合影響因子:0.431
《中州學刊》欄目設置
當代政治、社會問題研究、農村經濟與社會、經濟學比較研究、企業改革與管理、宋明理學研究、馮友蘭研究、宋史研究。
《中州學刊》雜志投稿須知:
一、本刊歡迎打印稿,并請提供軟盤。通過電子信箱投稿,請同時提供一份打印稿。
二、來稿請提供中英文篇名、摘要(3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若文章有資助背景,請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代號)。
三、請提供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份、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詳細通信地址。
四、注得用①②③……號表示,集中列于文末。
五、參考文獻用[1][2][3]……號表示,在文末按順序分行排版。體例如下。
1.中文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中文期刊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巷,期(號):起止頁碼.
3.中文報紙文章: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譯著、譯文:[原作者國別]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中文譯者.中文本的出版地:中文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或中文報刊名.年卷期號:起止頁碼.
5.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名[A].論文集主要責任者.論文集題名[C].出版地:出販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2018年《中州學刊》雜志03期投稿論文目錄:
春秋政治生態變遷與詩歌創作政治化傾向演化邵炳軍;
西晉洛下文士雅集對詩風的啟引馮源;
純粹文學性與依存文學性:文學性新論范永康;
現代性場域下內地青春電影的空間建構周婧;
論文收錄:春秋政治生態變遷與詩歌創作政治化傾向演化
【摘要】:春秋時期政治生態由"王權"政治向"霸權"政治、"族權"政治、"庶人"政治的漸次變遷,促使詩歌創作內容由以祭祀活動為主向以現實生活為主轉變,從而使這一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的詩歌主旨具有明顯的政治化傾向:前期以"王權"為中心,關注點為王室興亡;中期以"霸權"為中心,關注點為公室興衰;后期以"族權"為中心,關注點為大夫專權;晚期以"庶民"為中心,關注點為"陪臣執國命"。這種政治化傾向在不同歷史階段關注點的不同,正好反映出詩禮互動內涵不斷演化的歷史進程。詩歌創作政治化傾向與禮制變革現實性關照的有機結合,正是詩禮文化創造性傳承與創造性發展的內在動力。
中州學刊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性成就和基本經驗————作者:張振;
摘要:中國共產黨是當代中國的領導核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一切事業的根本保證。新時代以來,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理論層面“正本清源”,從社會主義本質、中國式現代化、民族復興等視角深化了對黨的領導地位的認識,以“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視角揭示了黨的全面領導的本質內涵及原則要求,以“兩個維護”明確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核心主體,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學說新境...
糧食生產環節減損的現實挑戰與長效機制研究————作者:曾福生;歐雪輝;
摘要: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糧食全鏈條節約減損背景下,做好糧食生產環節減損是鞏固糧食安全的重要步驟。從生產環節損耗情況來看,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其中水稻在育秧和播種環節的損耗大于小麥和玉米,在收獲環節小麥的損耗最高。當前,促進糧食生產環節減損面臨著耕地和水資源約束的資源挑戰、小農生產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經營挑戰、農業科技支撐不強的技術挑戰,以及防災減災能力薄弱的風險...
中國糧食流通領域節約減損的現實困境與推進策略————作者:朱滿德;程國強;
摘要:深入實施糧食全鏈條節約減損戰略是兼顧減輕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和保障糧食供需基本平衡的有效途徑,是構建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體系的創新舉措。糧食流通涉及環節多、主體多,損失浪費規模巨大,具有極大的節約減損潛力,是推進糧食全鏈條節約減損的重點領域。現階段,中國糧食產后服務供給不足和普通農戶不愿購買產后服務并存,未經處理的糧食易損耗;糧食大規模、大范圍、跨區域流通成為常態,因四散化流通比重低、“北糧南運”多式...
中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現狀、困境與減損路徑————作者:武拉平;胡南燕;
摘要:糧安方能國安,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糧食加工環節不僅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環節。掌握糧食加工損失現狀和減損潛力,采取針對性措施推動加工環節糧食減損,對于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在對糧食加工環節損失進行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利用2023年調研數據,分析糧食加工環節損失現狀及減損潛力。據測算,2023年中國糧食加工損失率為5.31%,按照當年糧食產量估算,損失量達到346...
中國消費端糧食減損的戰略思路與對策建議————作者:鄧悅;
摘要:保障糧食安全是國家重大戰略問題,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消費端糧食減損直接關系到糧食安全戰略的實際效果,通過減少消費環節的糧食浪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糧食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隨著居民追求營養膳食的觀念日益加強,飲食習慣逐漸轉變,食物消費結構趨于多元化,消費端存在因消費結構不合理、供需不匹配導致的糧食損耗和浪費。為了實現消費端糧食減損,需要強化戰略統籌,將消費端糧食減損與鄉村振興、綠色低...
論我國《外國國家豁免法》中對等原則的具體適用————作者:馬忠法;王又丹;
摘要:我國《外國國家豁免法》第21條規定在國家管轄和執行豁免問題上適用對等原則,且將條件限于對方給予我國豁免待遇低于我國給予對方豁免的情形。由于現有規定過于原則化,在適用方式、適用主體、認定標準、適用強制性等方面尚不明確,在具體適用中可能會出現法律不確定性、減損個人救濟以及構成非法的反措施等爭議或誤解。借鑒各國的已有實踐,《外國國家豁免法》在具體適用的制度安排上可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在適用方式上,由司...
數字經濟時代算法侵權責任的理論變革與制度因應:面向風險責任理論的討論————作者:袁洋;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侵權法律問題主要表現在算法領域。算法侵權根據其種類可分為平臺侵權、第三人侵權、算法自動化侵權等情形,如出現大規模微型侵權,即使該侵權對于個體侵害輕微,也應認定為侵權損害,并根據不同情形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規制。現階段算法治理已從事后填補階段逐步發展至事前預防階段,根據風險責任理論,算法侵權應在傳統侵權責任的基礎上適度擴張算法受益者、算法運營者和算法管理者責任,以實現各方利益平衡,避...
中國基層社會情感治理的理論探賾與實踐布局————作者:張冉;
摘要:情感治理內生于中國社區的獨特土壤,承載著鮮明的政治與社會雙重本土基因。作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維度,情感治理彰顯了一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柔性治理范式。基層社會情感治理模式呈現為對象治理、工具治理、目標治理三位一體的內涵架構,并在治理方式融合創新、治理結構重塑再造以及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展現出多維度的積極價值。當前,要實現促進正向積極情感再生、增加社會資本存量、重塑基層各種社會關系的治理目標,基層...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村民自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路徑優化————作者:曲霞;
摘要:村民自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礎工程和直接體現。新時代,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就要切實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貫穿于村民自治實踐全過程,推動村民自治提質增效。在村民自治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各級黨組織、政府、村級組織、村民、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既是實踐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也是實現高效能基層治理的締造者和秩序遵循者。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核心利益相關者界定模糊、利益相關者溝通與協調有效性...
中國古代的“溫度倫理”及其當代價值————作者:張再林;
摘要:西方傳統的從理性出發的價值中立的規范倫理學是一種沒有體溫的“冷面倫理”。與之不同,中國古代倫理學則為一種基于身體而具有鮮明情感取向的“溫度倫理”,并從中產生了以“溫”訓“仁”的理論。同時,“溫其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又形成了長達數千年的古人佩玉傳統。這樣,玉作為衣服最重要的飾物實際上是古人衣服最重要的特征。而“衣服是人的第二層皮膚”又決定了古人佩玉和“溫其如玉”的“溫度倫理”二者互為表里,成為...
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分期————作者:吳天明;
摘要:中國古代思想史的分期依據,不應是哲學理論的變化和古代王朝的興替,而應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論即治國富民理論,也就是王道思想的發展變化。以治國理論是否成熟、是否發生了重大變化為分期依據,中國古代思想史應分為五個時期:第一,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約3000年,治國思想產生并成熟,主要成果為六經文本,這是“先王之道”時期;第二,春秋戰國之交約80年,孔子師徒祖孫繼承發展“先王之道”,創造孔學,這...
從“孔顏之樂”看道德審美的“中國性”————作者:楊吉華;
摘要:《論語》中的“孔顏之樂”,以安貧樂道的精神要義,將道德主體對于社會的人文關懷和道義擔當,融于自我心性修養與道德實踐的審美體驗中,形成一種美善相融的圣賢氣象,蘊含著內以修身、外以治世的道德審美價值取向。宋儒通過以“誠”貫通天道性命、會通孔孟“識仁”之法和“循理而樂”的成德之教等具體途徑,將“孔顏之樂”的人文意蘊進一步擴展到仁樂相通的天地精神,從而將人的自我道德境界修養提升與修身治世的社會實踐有機統一...
陳朝統一南方過程中的文化向心力與政治認同塑造————作者:李磊;
摘要:以文化認同溝通朝野、爭取人心歸附,這是魏晉南朝的塑造政治認同的新路徑。梁陳之際,無論是旨在建構王朝的陳霸先、王琳,還是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均以爭取士人歸心來塑造政治認同。陳武帝翦除各方勢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將各地士族納入政權的過程。稱帝前夕,陳武帝在各州恢復中正之職,規定“中正押上”為選官的必經程序。陳朝官制按照士族的立場劃分清、濁官。陳武帝舉辦眾多的文教活動以展現與士族的文化共識。陳朝迎合士人政策...
隋煬帝重用南人與南北朝臣之傾軋————作者:王永平;
摘要:隋煬帝著力調整朝廷中樞執政群體之地域結構,謀求統一王朝的適度開放。具體表現在用人方面,拔擢南來文武人士,以之執掌中樞,主導軍政,形成了中國古代統一王朝第一個規模甚大、影響顯著的南人軍政群體。煬帝如此,與其個人經歷及社會文化觀念的變化相關,體現出中古南方地域社會的長足發展,預示著中國歷史的變動趨勢。南人“參掌朝政”,普遍“巧于附會”,揣摩煬帝旨意以投機,表現出佞幸化特征;其武將則積極支持煬帝征戰,競...
論唐代“為郎領郡詩”的生成機制及獨特風貌————作者:李德輝;
摘要:“為郎領郡詩”是基于唐代郎官與刺史互相遷轉的用人制度而形成的一種詩歌。隨著刺史、郎官中外遷轉的常態化,這一職官制度與文學的關系也日益密切。這類詩歌多為唐人自尚書省郎官出為刺史或自刺史入為郎官授職赴任期間的敘事抒情之詩,具有事例的典型性,能夠深層次反映唐人內外官調遣的心態變化及文學效應。隨著詩人的出入中外,“為郎詩”“領郡詩”交替產生,前后相接,時空相對,互相依存。詩人在赴任路上回溯過往,前瞻未來,...
傳統壁畫藝術對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作者:孟濱;王鵬飛;
摘要:傳統壁畫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息,對中國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統壁畫藝術對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色彩運用、線條描繪、構圖設計和題材內容等方面。現代藝術家積極從傳統中汲取靈感,借鑒傳統壁畫的色彩搭配,對傳統壁畫的線條進行重新詮釋與活化利用,對傳統壁畫的構圖設計進行提煉與畫面重塑,對傳統壁畫的題材內容進行重新演繹,靈活運用現代藝術的表達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生活...
中國精神與新主流電影的話語形態————作者:陳林俠;
摘要:中國精神具有鮮明的當下性、現實性與政治性,在新時代弘揚中國精神、促成中國精神認同,離不開文學藝術的感性敘述,尤其離不開后發性現代藝術與具有國際傳播力的電影。2009年《建國大業》的示范效應形成的新主流電影,在當下中國電影格局中占據優勢。新主流電影給當下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產生了影響當下中國的話語力量,成為在世界范圍內抒寫與傳播中國精神的最佳媒介。新主流電影呈現出一種新的話語形態,即基于...
系列電影: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創制和文化傳播探賾————作者:姚睿;
摘要:中國系列電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成果,也是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理想媒介形態。繼承了現代化敘事與營銷模式的中國系列電影烙印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征程、現實成就和未來愿景。中國系列電影通過連續性、協同效應、類型融合與多重時空構建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世界;依靠技術賦能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視聽修辭;憑借面向廣大青年受眾群體的話語紐結點接合青年受眾的審美預期,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傳播...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進理論創新的當代境遇、原則遵循與實踐進路————作者:王海軍;陳昱臻;
摘要:重視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新時代以來,面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深刻變化,黨深刻意識到推進理論創新工作并以新的理論武裝頭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基于科學原則遵循,通過多元路徑積極開展理論創新工作,形成了豐碩的理論成果。當前身處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要推動理論創新工作再創新篇,我們黨還需認真總結好新時代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李唐里籍“河陽三城”考————作者:蔣曉春;李東岳;
摘要:兩宋之交的杰出畫家李唐,其傳世名跡《萬壑松風圖》《采薇圖》均署“河陽李唐”款。《圖繪寶鑒》將李唐籍里表述為“河陽三城”,此書雖由元末夏文彥編纂刊行,但記載李唐史料的第四卷,史源當為南宋文獻,可信度較高。北朝時期陸續建成的“河陽三城”,至唐、宋繼續維持北城、中灘城、南城夾岸而城之形態,中以兩段浮橋連鎖,相關情況可由日本入華僧人成尋《參天臺五臺山記》所載內容印證。成尋巡禮五臺山途經河陽三城,時中灘城已...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