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雜志
關注()《福建警察學院學報》雜志簡介
本刊是福建省公安廳主管、福建警察學院主辦的研究犯罪學、警察科學、法學的社會科學理論期刊,是我省公安系統唯一的一份學術期刊,屬本科學校學報。本刊的宗旨是為公安教學、科研以及公安業務工作服務。 本刊是福建省公安廳主管、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主辦和福建省警察學會協辦的公安理論刊物,本刊面向全國發行,是法學和公安學科刊物中頗有影響的期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現用名《福建警察學院學報》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龍源國際期刊網、ASPT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犯罪與對策、警學研究、法學論壇、公安科教 、教育教學、警察公共關系、警察戰術、刑事法學、行政法學。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投稿須知:
1.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2.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應是一篇能客觀反映文章核心觀點和創新觀點的表意明確、實在的小短文,切忌寫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為宜。
3.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4.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5.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6.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7.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8.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2018年《福建警察學院學報》02期投稿論文目錄查詢:
論食品犯罪現象李雙其;
虛擬現實警務教學訓練探析許發見;楊杰;
加強社區群防群治工作之我見王命強;
公安派出所開展城中村消防監督檢查的困境及對策李遠和;
對加強無證旅館管理的思考張文華;
物流寄遞業治安管控問題的思考姚昕悅;
收錄論文:對加強無證旅館管理的思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員流動的日益頻繁,城市小旅館迅猛發展,與之相隨的是治安亂象叢生,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對此,要規范和加強家庭式旅館業管理、破解無證旅館整治難問題必須改變以往單靠公安機關的治安管理思路,開拓新思路,探索新理念,強化整治工作,零容忍,嚴查處,提高管理水平,結合科技手段,打防并舉、疏堵結合,堅持多點發力,形成合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長效機制,推進綜合治理。
福建警察學院學報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人工智能時代公安警務訓練之變革————作者:郝鵬翚;南兆營;王雷;
摘要:隨著科技及實踐的發展,公安警務訓練逐步完善,但仍未完全適應現代警務實戰需求。人工智能憑借數據分析、智能交互、智能評估等技術優勢,在優化訓練內容、提升訓練效能、增強訓練實戰適應性方面展現出重要價值。現階段,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公安警務訓練須正視數據安全、技術適配、成本投入、倫理規范等諸多挑戰,可通過搭建公安數據共享平臺、優化AI警務訓練系統、明確倫理及法律邊界等方式,提升人工智能算法適應性,進一步推動其...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法治觀的守正出新——基于法治理論的實踐向度————作者:雍自元;
摘要: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法律應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良善是法的價值蘊含;“法”應當包含自然法的精神、適應社會道德情感;司法公正是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統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為了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過程當中;司法機關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
溯源、要義與價值:習近平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的學理闡釋————作者:楊夢雪;
摘要:習近平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閃爍著馬克思主義文化遺產觀的思想精髓,發軔于習近平主政地方到中央任職的政治實踐,是在“兩個大局”的宏闊背景下,對國家文化安全形勢的深刻洞察以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到關鍵節點的積極響應。在問題意識的指引下,“什么是文化遺產”“為什么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怎樣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構成習近平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指向文化遺產的本質屬性、價值功能與路徑選擇。...
歷史譜系與現實考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核心內涵與發展————作者:林曉萍;陳新錦;
摘要:毒品治理是一項復雜艱巨的長期系統工程,禁毒人民戰爭則是中國特色的毒品治理路徑。20世紀90年代開展禁毒人民戰爭以來,中國禁毒界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禁毒人民戰爭”這一表述也開始頻繁出現,但學界卻因諸多原因而缺失對其內涵的系統深入研究,且對禁毒人民戰爭與禁毒國際合作之間的從屬關系存在較大爭議。觀照禁毒人民戰爭的歷史譜系可知,其概念源自人民戰爭思想,生發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禁毒歷史實踐。從國際毒品治理...
從建議到決定:偵查階段羈押必要性審查效力的厘清與重構————作者:郭爍;王海碩;
摘要: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是貫徹“慎押”刑事工作要求的重要手段,但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檢察院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后無法直接解除已批準的羈押措施,只能向公安機關發出建議。這種“柔性效力”造成了批捕權和解除權的分離、羈押期間的變相延長以及國家賠償中決定撤銷者與責任承擔者分離等諸多困境。無羈押必要性之決定是檢察院解除自行作出的批捕決定,而非僅是對公安機關自決事項進行法律監督。可以將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活動解釋...
警務現代化的中國實踐——以4種典型警務模式為視角————作者:郭帥;李楠;楊博娟;
摘要:中國警務現代化的本土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點、彰顯中國力量、服務中國人民的警務模式,其中以“一村一警”“警務廣場”“微警務”與“智慧警務”為典型。“一村一警”符合基層社會治理的現實需要,既順應了公安改革趨勢,又彰顯了“情理兼顧”的價值認同;“警務廣場”關注社會公眾的主體感受,強調用基層百姓的感受考量社會治安問題;“微警務”通過信息發布、在線服務、互動交流等方式“嵌入”公眾生活,將警務產...
我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之不足與完善————作者:何立榮;葉子俊;
摘要:我國在立法上已經引入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的相關理念,展開了分級處遇體系的初步構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的理論基礎豐富多樣,主要包括恢復性司法理論、國家親權理論、社會控制理論及標簽理論。但我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制度現存罪錯行為分級標準模糊、專門矯治教育的社會力量參與不足等兩大方面的問題,導致未成年人罪錯行為臨界預防與根源治理的實效性較為有限。對此,可以通過明確罪錯未成年人行為分級標準、重構罪錯未成...
比較與重構: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體系的域外經驗與中國路徑————作者:張家珠;
摘要:罪錯未成年人分級處遇體系目前呈現出過度聚焦“保護性”導向的態勢,而適宜的做法是平衡懲戒與教育矯治的關系。從應然角度看,對“刑事本位”與“福利本位”的權衡,構筑了我國罪錯未成年人處遇制度的基石。從實然角度看,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規定尚有不足之處,三分法的分級標準并未達成共識,干預措施也存在缺漏。因此,應正確理解我國“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現有的分級標準還需整合、完善和創新。借鑒英、美、...
基層民事糾紛解決機制現代化演進的法理邏輯與路徑——基于龍泉司法檔案的考察————作者:張健;季坤;魏彰宏;
摘要:中華傳統糾紛解決機制作為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晚近百余年,基層民事糾紛解決機制隨著時代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樣式。回望晚近百余年的龍泉社會,發現在基層民事糾紛解決模式演進中,中央主導與地方實踐并存,內生型秩序與外發型秩序融合,基層法院兼具司法屬性和綜合治理性。未來應當妥善處理中央立法與地方司法之間的關系,變革基層民事...
《民法典》優良家風條款的實施機制研究————作者:李付雷;
摘要:《民法典》第1043條第1款增設優良家風條款,為建設優良民風、社風和黨風提供了法律保障。應從兩個角度推進優良家風條款貫徹實施:一是在司法裁判過程中,作為法律原則適用于民事案件中,具體包括漏洞填補、規則選擇、價值宣示和規則解釋4個路徑。法院應當準確識別案件爭議點,窮盡尋找可適用的法律規則,加強釋法說理的法律論證,依據比例原則對判決結果進行檢驗。二是發揮轉介特別法的管道作用,授權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黨...
投稿須知
摘要:<正>《福建警察學院學報》原名《社會公共安全研究》(《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6年創刊,是全國省屬公安專科院校率先創辦的學報之一。本刊為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逢雙月出版,大16開,112碼。本編輯部實行匿名審稿,公正公平地遴選稿件。我刊按照《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及《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編排,為使來稿符合規范要求,現特作如下說...
元宇宙視域下網絡犯罪風險及其治理————作者:林翔;紀鑌偌;
摘要:元宇宙作為數字技術構建的虛實融合數字社會,在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數字生活體驗之際,也給網絡犯罪治理帶來了新的風險與挑戰。為響應國家數字治理政策導向,順應元宇宙發展趨勢,提升網絡犯罪治理效率與效果,針對元宇宙網絡犯罪呈現出的新態勢,應從加強網絡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完善法律法規與監管體系及提高用戶網絡安全主體意識等方面入手。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治理體系,有效應對并遏制元宇宙視域下的網絡犯罪風險,維...
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人才選用相關論述的理論意義、核心要義與實踐價值————作者:鄭會青;林鋒;
摘要:科技創新人才是驅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人才選用相關論述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新境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科技人才觀的與時俱進。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人才選用相關論述強調倡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走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路線,要求創新人才流動機制促進協同創新,強調科技人才體制的創新。這為科技體制改革提供理論支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行動指南,...
論AIGC視域下輿情智能引導、風險及應對————作者:許發見;鐘明曦;
摘要:基于大語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助力網絡輿情智能引導的內容創新、手段演進,并引領輿情引導進入“智能化”新范式。AIGC輿情引導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會帶來法律倫理層面、技術層面以及制度機制層面的風險。因此,應明確網信部門的輿情引導和監督的合法性;建立統一的數據質量標準和管控規范,提升語義理解技術;加快制定AIGC輿情引導行業標準,建立健全輿情智能引導管控監測機制
新時代公安院校警體類課程思政融合研究————作者:陳子琳;
摘要:警體類課程是公安院校的基礎課程,將思政元素融入警體類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現,是優化新時代公安院校思政工作的現實需要。以警體類課程特點為基座,厘清融合的內涵與意義,有利于公安院校實現價值引領、培育忠誠警魂。針對警體類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缺乏系統性、教師缺乏對警體類課程思政融合的深入理解,以及學生缺乏內生動力的問題,應完善警體類課程體系與內容構建,多措并舉提高警體類課程教師思政水平,轉變警...
縱深推進反腐敗刑事法治體系建設————作者:彭澎;董智鑫;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完成了從運動反腐、制度反腐到法治反腐的轉變,當前刑事治理在反腐敗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目前反腐敗刑事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但在政策、立法、司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原因有:刑事政策轉型受制于傳統反腐方式,刑事立法受法局限性的束縛,以及紀檢監察體制尚不成熟導致刑事司法反腐效能不彰。為此,需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統籌推進刑事政策、立法及司法等制度的完善,加強法律實施,樹立和維護反腐敗刑事...
AI 2.0時代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法益重塑——以信賴法益為中心————作者:阮方曉;
摘要:AI 2.0時代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存在多個主體責任區分不清、構成要件界定不明的問題,這是由于該罪法益存在爭議導致的。既往有關本罪法益的界定有單一秩序法益觀、復合法益觀和雙層次法益觀,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適用上存在不足。因此,可以引入具有公私屬性的、在AI 2.0時代有諸多價值的信賴法益作為本罪法益,并且從內部、外部和事后的視角來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保護的法益是國民對網絡空間管理秩序平穩安全的信賴...
海南省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犯罪研究————作者:王敏;王婷;
摘要:海南省離島免稅政策是一項針對消費者本人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逃避海關監管、偷逃國家稅款的“套代購”行為是利用海南省離島免稅政策的產物。該行為涉嫌走私犯罪,具有走私產品相對穩定、涉案人員多為年輕群體、網購平臺為主要銷售渠道以及犯罪模式較為固定、組織性較強等特點,一般涉及多個犯罪主體。預防和打擊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犯罪要堅持“打、防、管、控”一體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反走私綜...
刑事偵查中個人信息的分類分級體系和隱私保護——兼論強制性措施標準的轉型————作者:何家俊;
摘要:個人信息分類分級制度的生成應從制度本身和制度前提兩方面著手,充分考量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模式、個人信息和隱私邏輯關系,立足具體的分類分級制度建構。兩大著眼點均應在刑事一體化理論的指導下,分別進行相應調適。制度本身需將刑法中個人信息分級標準進行調整,以契合刑事偵查的運行樣態;制度前提需考量“偵查之上”“偵查之外”“偵查之中”3個維度,架構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平行-混合”結構。根據調整后的信息內涵、信息類...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作者:龍大軒;
摘要:中華法系是一套卓然不群且數千年傳承不息的國家治理體系,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法律的制度、思想和文化。中華法系經歷了夏商西周的“禮·刑”時代、春秋戰國秦的“法·律”時代、漢朝至清末的“禮法”時代,以“和合”為總體特征。“仁”是中華法系的文化基因:一方面,法律制度的設計創制以仁義道德為指導;另一方面,法律制度的實施運行以維護仁義道德為追求。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特質,闡揚其義理、精神和價值,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