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民族大家庭》期刊發表,創刊于1993年,《民族大家庭》雜志社主辦,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管的雜志。宣傳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識,展現民族風貌,促進民族團結,讓世界了解少數民族,讓少數民族了解世界。
民族大家庭雜志欄目設置
卷首語、特稿、關注、經濟、民族一家親、交流、援藏、宗教、人物、教育、研究、新農村、文化
民族大家庭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知網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民族大家庭雜志社征稿要求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
閱讀推薦:中共黨史研究
《中共黨史研究》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全國性黨史學術期刊,其前身為 1981 年創辦的《黨史資料通訊》( 1983 年改名為《黨史通訊》)。1988 年,《黨史通訊》與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黨史研究》(創辦于 1980 年)合刊,改為現名。《中共黨史研究》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中央黨史研究室始終非常重視辦好這份雜志,從其創刊以來,一直由室里主管業務的副主任(副部長級)擔任雜志主編,具體負責政治和學術把關。
民族大家庭最新期刊目錄
投稿須知
摘要:<正>《民族大家庭》編輯部已正式啟用在線投稿系統,擬向本刊惠賜稿件的途徑為:cncbjb@163.com。編輯部收稿后依學術期刊慣例實行專家匿名審稿。作者完成投稿流程后,一經刊載,版權歸屬《民族大家庭》編輯部,任何形式、媒介的轉載、摘登、翻譯或結集出版均須標明來源本刊。本刊僅反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編輯部或主辦單位的立場
《民族大家庭》注釋體例
摘要:<正>1.注釋方式《民族大家庭》文章注釋采用當頁注,注釋每頁重新排號,注碼放標點之后,注碼號為①②③等。非直接引用原文時,注釋前加“參見”;非引用原始材料時,應注明“轉引自”;能夠直接引用的盡量采用直接引用。2.注釋體例(1)著作類馬戎:《民族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37頁
以孝道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機理與路徑————作者:何生海;安亞婷;
摘要:孝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歷朝歷代重視“敦孝悌以重人倫”,并奉其為“國之根本”,“以孝治國”成為中國歷史傳統,蘊含其中的人倫孝悌、尊老愛幼、誠信撙節、愛家愛國仍然是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活水源頭。孝道文化經歷了從敬天、孝祖、敬德到愛國等不同時期的演變,孕育了“孝悌忠”三個層面相互疊加,相互遞進的整體概念,并推演出從“家”到“國”的責任擔當。“孝”側重尊卑關系,注重家庭的親情;“悌”側重平行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校(武漢大學)實踐————作者:屈文謙;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1)高校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2)武漢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矩陣中的重要一員,吸引了全國各族學生前來學習,形成了多元化的學生結構格局。據統計,武漢大學現有少數民族學生5466人,其中本科生3326人,研究生...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的屈原文化——以湖北宜昌為例————作者:宜昌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屈原文化體驗館課題組 ;黃海;冉龍升;馬尚朝;譚家斌;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1)要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2)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內在關聯、多重價值與實踐路徑————作者:湯奪先;張曉玉; 摘要:數字化時代,網絡空間成為信息傳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域。高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陣地,需依托網絡開展思政教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體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念的中國化實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存在多維度契合、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有效推進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 作為物質媒介的黃河:以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與實踐進路————作者:郭淼;陳昕怡; 摘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具有源頭性、代表性、主體性的民族文化標識。因循媒介學視角,將黃河作為媒介物進行重新理解,細梳黃河與中華民族共同體之間的媒介物質性關聯,挖掘黃河內蘊的中介、連接、轉化功能。從“兩個結合”中的“第二個結合”出發,聚焦黃河的物質性存在、交往再到形成物質性記憶,揭示其以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邏輯。嘗試勾勒出“有形”的黃河與“無形”的黃河從“五個互嵌”維度相結合,發揚... 一碗熱拉面 暖暖民族情 青海小伙用行動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作者:覃辰愷; 摘要: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湖北共有9個集體、8名個人獲得表彰,其中包括曾在長江邊兩天救起3人的新疆小伙玉蘇普江。和玉蘇普江一樣,來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撒拉族的韓索力么乃也在湖北經商、生活,他多年如一日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拉面,一碗熱拉面,暖到各族群眾心里 湖北恩施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實踐與探索————作者:周驊平; 摘要:<正>1927年至1936年,賀龍、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湖北恩施這塊土地上,切實貫徹落實“八七”會議精神,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開展對敵武裝斗爭。先后建立了巴(東)、興(山)、(秭)歸、鶴(峰)、桑(植)、恩施等縣蘇維埃政權及近300個區、鄉蘇維埃政權;建立了40個區及243個鄉黨團組織;在不斷壯大紅軍隊伍的同時,還建立了游擊隊、赤衛隊近100支;有3個縣建立了獨立團,組建了3個聯縣... 傳遞企業溫暖與愛心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民貿企業公益行動畫出民族團結“同心圓”————作者:唐麗紅; 摘要:<正>近年來,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的蓬勃發展,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等諸多方面作出了貢獻。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深入村(社區)、走家入戶,聽民情、解民困、分民憂,在企業發展和慈善公益事業的道路上凝心聚力,發光發熱,幫助各族困難群眾,畫出民族團結“同心圓” 湖北來鳳興安村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作者:陳眉;王藝鴻;張琴; 摘要:<正>興安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最南端,東與湖南省龍山縣桂塘鎮接壤、西與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溪鎮毗鄰,是中國首批傳統村落和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近年來,興安村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特色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油茶等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摘要:<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入闡述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總體要求,為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紀實————作者:杜尚澤;禹偉良;張曉松;朱基釵; 摘要:<正>中國式現代化的每一步前行,都蘊含著改革的磅礴偉力。深秋的荊楚大地,一派豐收景象。2024年1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南下湖北,走進這塊風起云涌的改革沃土,思考部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這是一個敢闖敢試的地方,這是一個奮發進取的時代。孝感、咸寧、武漢,博物館、村莊田疇、創新平臺。一域觀全局。由湖北之行洞見改革開放的萬千氣象,思索中華民族的闊步向前 準確把握新時代改革的潮流與趨勢 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 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體會————作者:江莉; 摘要:<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總結歷史經驗,精準把握改革規律,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明確了改革的戰略重點、方法路徑。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黨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書和動員令。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結合湖北實際,推動民族宗教領域改革任務落實落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民族宗教... 奮進新征程 共筑中國夢 湖北省掀起學習貫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熱潮————作者:九九; 摘要:<正>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黨中央、國務院授予352個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授予368名個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湖北省有9個集體和8名個人受到表彰。這是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進行表彰。大會召開后,湖北省迅速部署、統籌推進、多點發力,掀起學習貫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熱潮 全面動員 全域覆蓋 全員參與 湖北省積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月活動————作者:何慶良;蘇金華; 摘要:<正>湖北省積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傳月活動,形成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進一步促進各族群眾在經濟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親近,為營造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凝聚強大活力。全力推動,落實制度保障全省各地黨委、政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作為一項長期性、經常性工作進行布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民族工作部門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中華民... 花開鶴峰石榴紅 同心共筑中國夢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共湖北省鶴峰縣委員會 摘要:<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國土面積2868平方公里,人口21.08萬,是國家一類老區縣。近年來,中共湖北省鶴峰縣委員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促進全縣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該縣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等榮譽 湖北宜昌:探索“1234”工作法 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作者:李亮; 摘要:<正>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不斷創新方法,豐富形式,積極探索“一條主線、兩個平臺、三個基地、四個故事”的“1234”工作法,創新開展各族青少年跨區域、全方位、多樣化交流活動,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湖北竹山:唱響“石榴紅+”品牌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有力有效 摘要:<正>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構建社會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創新社會宣傳活動,培植唱響“石榴紅+”特色品牌,引導各類育人主體、各種育人資源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多層次、多形式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湖北省恩施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路徑————作者:張衛國
;張倫
;廖建洲
;李小雪
; 摘要:<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西南,這里自古儒、道、佛、巴(巫)等多元文化燦然交織,土家族、漢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共生共榮,演繹了一幅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畫卷。早在石器時代,恩施州就有原始人聚居,春秋時為巴國地,戰國為楚地,是巴楚文化交融的重要區域。秦漢以后,進入溪峒時期,雖納入中原王朝,接受郡縣制管理,但生產生活方式仍以游耕和漁獵采集為主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