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社會工作》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社會工作》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社會工作》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社會工作》期刊簡介:
《社會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廳主管、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中國大陸最早的一份社會工作專業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為CN36-1263/D,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672-4828。1988年創刊,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際著名社會學家雷潔瓊題寫刊名,著名專家學者陸學藝、鄭杭生、盧謀華、王思斌、王青爭、孫士杰等擔任學術顧問。創辦以來,得到國內社會學界許多知名專家學者的關懷和支持,得到了全國各級民政部門領導和廣大民政、社會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被評為江西省首屆優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級期刊。
社會工作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收錄情況: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社會工作欄目設置
特別策劃;社會;法制;論壇;時評;經濟;國際;文化。
社會工作雜志投稿須知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社會工作》論文發表目錄:
危機介入與個案管理在失獨群體中的應用探究…………………………歐穎 李春凱
農村社會工作:高等農業院校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特色定位………………譚鐵軍
女性不孕的影響及其社會工作干預………………………………………董金平 唐賽君
學校社會工作本土化實踐與專業反思——以深圳市Y區為例…………王佳
德、美兩國現代社會工作理論的比較研究………………………………郭鈺
試論留學生對民國社會工作教育本土化的貢獻…………………………劉振
鳴網鄭重承諾:
1、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各類雜志的官方網站或雜志社,是快速高效發表論文的中介機構,謝絕投遞雜志社的稿件。
2、本站提供服務全面,包括期刊推薦、論文發表、論文寫作等指導服務,如有需要請點擊在線客服人員進行具體咨詢。
3、本站只適當收取維持網站正常運轉的編審排錄費、排版、制作、印刷、郵寄樣刊、發票等綜合費用,無其他額外費用。
4、本站所合作的期刊,均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www.gapp.gov.cn)認證的正規、合法、雙刊號期刊。
5、本站憑借多年的論文發表經驗,審核、發表成功率高,文章審核通過確認錄用支付費用。
最后,感謝您一直以來對網站及合作期刊《社會工作》的關注與支持,我們會認真對待您繁忙之余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們會再接再厲,與您攜手共進!
社會工作最新期刊目錄
情景嵌合與共生賦能:內生型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路徑研究————作者:趙一紅;馬靈均;薛雨;
摘要: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以政府為引領、多元主體協同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形成。而內生型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是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的關鍵。本文基于場域理論,以B市b社區為例,運用參與觀察與訪談法,探索社區治理過程中內生型社會組織與社區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的合作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發現,內生型社會組織的內生性優勢為參與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提供了基礎;而逐步引入的市場力量推動了社會組織與社區關系從依附到共生的轉變...
“位勢”與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作者:王思斌;
摘要:“位勢”(Wei Shi)既是多學科的研究內容,也是具有中國文化含義的概念。本文用“位勢”概念和相關理論闡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重建和發展,認為這種重建和發展是在眾多宏觀、中觀和微觀的社會生態系統中進行的。社會工作教育的承載者在社會生態系統中占有結構性位置并發揮能動性,從而獲得相應的位勢和發展。中國社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也應用好時勢,獲得更高位勢,發揮優勢效能。本文指出,“位勢”可以成為闡釋和分析社會工...
中國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與路徑————作者:關信平;張凡麗;
摘要:中國過去有長期的社會工作經驗,但缺乏社會工作知識體系。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工作建設在引入西方成熟社會工作知識體系基礎之上,對社會工作知識本土化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顯著成就。但是,面對新時代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和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迄今為止的社會工作知識體系建設還存在許多短板,需要打破過去對西方知識引進和本土化的固有藩籬,構建起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這個過程包括對來自中國社會工作實踐的大量知...
社會治理現代化與中國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作者:徐道穩;
摘要: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中國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確立了基本方位。構建中國社會工作自主知識體系必須立足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融通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治理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理思想和西方社會治理理論,最終實現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
社會工作的價值共識與時代之新————作者:張勇;
摘要:社會工作價值深刻影響著社會工作理論發展與實踐走向。社會工作自身所具有的規定性屬性決定著社會工作具有個人增能、社會進步、國家目標與人類解放等共識性價值內核。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為我國社會工作實踐提供了基本的理論語境與實踐場域。在此語境和場域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工作價值實現了對傳統個人權利保護和能力增能之價值的超越,蘊含著對群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尊重與...
再識社會工作專業關系:理論、實踐與倫理的考量————作者:黃銳;孫斐;
摘要:專業關系被視為社會工作的靈魂與基石,但到底什么是專業關系一直以來似乎并不清楚。本文對社會工作專業關系的既有研究予以回顧,尤其是從理論、實踐與倫理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進而嘗試回應這一問題。研究發現,隨著社會工作理論的演進,專業關系在指涉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信任合作關系的同時,需要考量服務對象的日常生活系統以及更廣泛層面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專業關系的社會工作實踐從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需要保持距...
社區韌性的理論發展、論爭與本土建構————作者:許云云;彭華民;
摘要:社區韌性是近年來風險治理的一種主動探索,在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復雜且多樣化的概念,研究者對其理解存在差異與爭議。本文通過梳理社區韌性的概念起源、產生的政治背景及理論發展發現,已有研究較多是在行動層面探討社區已存在或可習得的“在那里”的客觀能力的表征觀,忽視了結構層面的社會環境與權力關系的影響,這種二元分立的討論是片面而不足的。社區韌性的研究逐漸轉向滿足社會系統所要求的動態、具備適應能力...
生態與心態適配:費孝通的社區發展思想及其對社會工作的意義————作者:張若珊;
摘要:在促進社區發展的過程中,學者們對“社區為本”的倡導為社會工作實務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同時也留下了進一步思考的空間,如社區生計發展與外部世界的關聯、自然的工具性價值與情感性價值、社區動員困境的應對等。費孝通在“行行重行行”的過程中形成了以生態和心態為雙重焦點,以自然生態、人文生態與心態秩序為核心概念的社區發展思想。通過梳理費孝通的相關著述,發現費孝通的社區發展思想對社會工作實踐的借鑒意義:將社區置于“...
文化活化+社會服務:社會工作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路徑研究————作者:陳玉生;黃瀅瀅;
摘要:社會工作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社會工作的重要內容,對豐富中國文化建設和實施文化活化戰略具有特殊意義。本文從文化社會工作角度,分析了G市L社區社會工作機構開展的竹編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項目“筑福行動”案例。研究發現,社會工作在實施“筑福行動”時要兼顧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的策略,挖掘竹編工藝社會性功能。這種策略滲透在社會工作活化竹編文化的主體化、生活化、公共化、社會化四個發展方向,引起非遺傳承人、青...
習近平關于社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闡釋專題征稿
摘要:<正>2024年11月6日,習近平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抓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歡迎訂購2025年《社會工作》雜志
摘要:<正>全年6期訂閱價246元/年2025年《社會工作》雜志由江西省民政學會征訂發行。請添加“《社會工作》發行微信號”(15279188622)。訂閱方式:1.掃描二維碼;2.直接匯到江西省民政學會(銀行或者郵局,勿匯個人)。我會收款后開具稅務發票(含電子發票)。訂閱單位(個人)將詳細的訂閱信息、開票信息發至郵箱:mzqkfx2018@163.com(或者微信)
資源、認知及行動:社會組織技術應用的機制研究——以A組織數字化轉型為例————作者:李瓊;趙鑫;
摘要:數字技術應用是社會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資源—認知—行動”的分析框架,本文以A組織的數字化轉型為個案,分析其技術應用行為變遷過程及其發生條件的演化機理。研究表明,數字技術經過團隊引進、系統上線到迭代優化在組織內有效運轉起來,推動組織從行政資源占主導的資源依賴結構成功轉型為融行政、市場、社會及技術資源于一身的資源容器。這一轉型背后實際是由技術合法性不斷強化所推動。其中,績效合法性驅動市...
數字社會工作:實踐進展、總體特征與未來議題————作者:劉冰;陳沐瑤;
摘要:數字環境已成為當下數字原住民與數字移民社會行動的外部環境,社會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數字手段和進入數字空間,數字社會工作應運而生。本文歸納了數字社會工作的內涵與外延、興起與發展,以及當前數字社會工作的優勢和風險,從場域轉換、內容拓展、方式創新和能力建設的角度闡述了數字社會工作的總體特征,表現為孿生空間相互映射、數字包容應運而生、線上線下虛實結合以及供需主體雙線能力提升。數字社會工作的未來議題包括...
數字化時代社會工作倫理的挑戰與應對————作者:趙芳;劉思彤;
摘要:文章運用系統綜述方法,梳理和分析了數字化時代,尤其是伴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社會工作在場景、關系、權力、信息、責任和技術6個維度上面臨“不在場互動”與人際疏離、數字侵犯與邊界模糊、數字資本差異與社會不平等、數據依賴與隱私保護、黑箱與責任爭議、工具理性與人的主體性讓步等倫理挑戰。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要注意技術應用的公正性、安全性和包容性,警惕新技術應用帶來的社會不平等和對人自主性的影響。鼓勵社會工作者參...
增能視角下社會工作服務數字化的倫理困境與實踐路向————作者:周巍;李開;
摘要:在互聯網、數字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當下,社會工作服務與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融合日益密切。這一趨勢給社會工作服務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倫理困境。本文以珠三角地區G機構為案例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對該機構一線社會工作者、機構管理者、服務對象、督導老師以及相關政府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協會人員等共46人展開深度訪談,構建了以增能理論為基礎的理論分析框架,在此基礎上,針對現實場景中社會工作服務數...
概念本土化:近代中國的社會服務語義溯源與演遷————作者:王茹薪;
摘要: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作為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進程中的關鍵概念,自20世紀初從西方引入中國后沿用至今。通過回顧近代中國社會服務概念的翻譯過程和語義演遷發現,社會服務概念本土化從由外向內的知識引進出發,經由內生主體的自主闡釋,走向了國家話語的意義表達,將具有西方宗教意涵的社會服務轉變為適應中國本土化與現代化的理解。這一方面源于其所表征的“助人行為”被賦予了公共事業和專業方法的雙重敘事...
基層社會服務機構如何獲得信任?——Y鄉鎮社工站依附性的生成————作者:尹忠海;胡宇;
摘要:良好的信任關系是基層社會服務機構有效且持續參與社會治理的前提。本文以行政績效—組織聲譽為分析框架,探討了Y鄉鎮社工站依附性的生成過程,并解釋其信任困境的形成原因和生成邏輯。政府為了提升行政績效,根據政策方針和組織聲譽賦予該機構制度信任,并通過項目制將其納入治理體系。然而,機構依賴政府獲取服務資源的發展模式使其具有明顯的依附性。這種依附性集中表現為行政績效、組織聲譽、信任三角邏輯的混亂,具體表現為對...
社會工作機構介入服務的“趨同”現象研究——基于C市W街道社工站的案例分析————作者:劉杰;李澤宇;
摘要:通過不同路徑進駐同一地域的社會工作機構卻呈現出服務“趨同”現象,既無法靈活回應日趨多樣的群眾需求,也背離了社工站建設的政策初衷。本文借助以迪馬奇奧和鮑威爾為代表的新制度主義學派視角,以C市W街道社工站為案例,運用“邏輯—資源—服務”的實踐框架剖析上述現象的產生原因,研究發現,服務“趨同”現象是社會工作行業、項目落地點街道、提供服務的具體機構這三方側重追求不同合法性的行為邏輯,以及與被邏輯主導的資源...
《社會工作》2024年總目次
摘要:<正>~
習近平關于社會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闡釋專題征稿
摘要:<正>2024年11月6日,習近平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抓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