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社會保障研究
關注()《社會保障研究》雜志(雙月刊)由武漢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
《社會保障研究》面向高校、研究機構、人力資源與社保部門、衛生部門、民政部門、財政部門、工會、殘聯、老齡工作部門、慈善組織、養老機構、醫療機構以及銀行、基金、保險行業,關注社保基金、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與員工福利、醫保與醫改、失業保險與勞動就業、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保障、低保與救助等領域的熱點聚焦、難點探討、政策解讀、民意調查、國外借鑒等方面。歡迎開展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學術會議、培訓等方面的合作。
《社會保障研究》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反映勞動與社會保障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促進社會保障學科發展,推動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為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事業提供政策研究參考和理論陣地,為政府決策服務,促進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社會保障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社會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勞動就業、住房保障
社會保障研究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社會與公益
《社會與公益》是中外社會工作者和慈善事業家進行合作交流的一個平臺,是肩負著著推進社會和諧文明,弘揚公益慈善重大使命的一份大型社會綜合類期刊,是一家策劃、組織各類社會公益慈善主題活動的公益傳媒機構。
社會保障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計劃行為理論視角下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的行為意向研究————作者:聶建亮;王鳳璽;郭雨晨;
摘要:明晰影響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行為意向的因素,對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至關重要。以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西安市為例,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從行為態度、主觀規范以及知覺行為控制等角度探討影響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行為意向的因素發現,行為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對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的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對個人養老金持有的態度越積極,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的行為意向越高;知覺行為控制越強,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的行為意向越高。其中...
新時代社會保障學科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方向、發展定位與行動路徑————作者:韓俊強;孟穎穎;
摘要:進入新時代,加快推動社會保障學科建設是服務國家戰略新需求、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學科話語體系、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學科面臨學科交叉不成熟、理論研究滯后于制度發展實踐、缺乏夯實的學科理論基礎、專業師資力量急缺、人才培養模式陳舊等問題。應確立回應時代新需求、定位時代新格局、貫徹時代新理念、探索育人新形式的發展定位。堅持守正創新、推動...
多層次醫療保障的共同富裕效應:測度與實證————作者:陳瑩;趙桂芹;
摘要:多層次醫療保障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利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7年和2019年數據,分析多層次醫療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應。測度結果表明:對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群體而言,多層次醫療保障起到了正向的收入調節作用,且不同單位類型之間這一作用存在差異;對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群體而言,多層次醫療保障的作用由擴大收入差距轉變為微弱地縮小收入差距,且存在城鄉差異。分層次來看,基本醫保繳...
基本公共服務有助于緩解流動人口家庭的經濟相對貧困嗎——基于微觀家庭視角的分析————作者:諸萍;
摘要:流動人口是當前我國相對貧困治理的重點關注對象。利用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與2016年284個地級市面板數據,實證分析基本公共服務與城鎮流動人口家庭經濟相對貧困的關系發現:流入地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對城鎮流動人口家庭的經濟相對貧困產生顯著負向影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越高,流動人口家庭陷入經濟相對貧困的風險越低;流動人口家庭的人口結構狀況和資源稟賦條件都會顯著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對流動人...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政策對靈活就業者勞動供給的影響研究————作者:陳浩;董詩蕊;
摘要:基于2014—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四期數據構建多期DID準自然實驗,從勞動參與率、勞動供給時間和勞動供給質量層面,探究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政策對靈活就業者勞動供給的影響,結果表明: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政策總體上促進了靈活就業者的積極勞動供給,既顯著提高了該群體的勞動參與率和勞動供給質量,又有效減少了該群體的勞動供給時間。機制分析發現,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政策通過減輕醫療負擔所帶來的收入替代效...
跨省異地就醫空間分布與演變趨勢——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為例(2020—2022年)————作者:張禮亮;高廣穎;田佳帥;代珊珊;蔡心雨;
摘要:近年來我國跨省異地就醫人次大幅增加,給各地醫療秩序、醫保基金安全等帶來一定的挑戰。分析各省份居民醫保參保人跨省異地就醫的空間分布和演變趨勢,并采用空間杜賓回歸模型考察跨省異地就醫人次占比的影響因素發現:全國各省份跨省異地就醫人次整體具有顯著的正向空間相關性;大部分省份的居民醫保跨省異地就醫的人次、人次占比和費用支出占比均呈上升趨勢,安徽、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這三項指標均處于較高水平;優質醫療資源水平、...
“小馬拉大車”:“罕見病”社會組織如何拉動政府、市場與社會救助力量——以北京市M脊髓性肌萎縮癥關愛中心為例————作者:吳健;孫曼曼;張平;唐賢興;
摘要:在罕見病救助領域,社會組織為滿足專業救助需求,往往承擔超出自身組織資源承載能力的救助工作,面臨“小馬拉大車”的難題。以北京市M脊髓性肌萎縮癥關愛中心為例,從注意力競爭和協同治理的視角,研究罕見病社會組織突破自身資源限制,拉動政府、市場、社會的救助力量實現救助目標的機制路徑,結果發現:一方面,社會組織通過“自下而上”的注意力競爭路徑,主動打造患者平臺,在此基礎上通過注意力獲取機制和維系機制來獲取資源...
AGI賦能居家養老:可行性、技術圖景與發展思路————作者:李春根;沈鑫;
摘要: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居家養老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帶來眾多機遇。隨著政策、技術、市場和社會環境的逐步成熟,AGI在居家養老中的應用已具備較高的可行性。在AGI賦能居家養老的技術圖景中,AGI將顯著提升健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增強情感陪伴的擬人性和真實性,提供全方位、全時段的生活輔助,以及優化養老服務決策的效率和精準度。然而,技術的發展也面臨數據隱私泄露、倫理道德沖突以及“機器排擠人”等風...
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負擔評估及變化趨勢研究————作者:郭贊;孫健夫;
摘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財政的依賴程度較高,形成一定規模的財政負擔。通過梳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財政負擔形成機制,構建精算模型評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財政負擔與一般財政收入的比值,分析財政負擔的變化趨勢,結果發現:中等水平生育率下,2023—2050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財政負擔率從0.834%增長到6.385%,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其中超過計發月數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財政負擔占比最大,超過63%;城鄉居民養老保...
自治與競爭:德國法定社會醫療保險治理的歷史演進與選擇邏輯————作者:劉德浩;
摘要:德國法定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建立140余年來,疾病基金一直是管理運營主體。受歷史傳統、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德國形成了兼具市場競爭性和國家干預性特征的自治管理模式。20世紀90年代初,德國開始推動法定社會醫療保險政策和治理模式的調整,疾病基金間競爭機制的引入成為提高治理績效的路徑選擇,而價格競爭機制、風險調整機制和選擇性合同是競爭秩序和效率實現的前提。我國共建共治共享的醫保治理格局尚未形成,借...
養老金融需要理論創新與議題拓展————作者:林義;林熙;
摘要:養老金融在國家積極老齡化戰略實施中具有重要定位。基于老齡創新視角分析養老金融的理論及政策內涵,結合生命周期理論、行為金融學、社會保險經濟學的視角發現,養老金融表現出理論創新、功能拓展的演化趨勢。養老金融創新發展需要關注的議題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養老基金投融資管理及養老金融教育的整合與協同
殘障兒童整合社會服務質量研究——基于“結構—過程—結果”質量理論框架————作者:何欣;謝菡;姚敏;
摘要:在殘障兒童服務領域,強調復雜需求與跨專業合作的整合社會服務正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這種服務模式對社會服務質量評估框架提出了全新要求與挑戰。基于“結構—過程—結果”(SPO)質量理論,選取X機構殘障兒童及家庭整合服務為典型案例,運用混合研究方法,探索建立面向整合社會服務的擴展SPO分析框架,為殘障兒童社會服務實踐和社會保障機制構建提供參考。充分考量服務使用者特征后,服務結構、服務流程和服務結果三個維度...
我國數字醫療政策質量及其演進特征——基于PMC模型的分析————作者:段暉;徐純航;王虎峰;
摘要:基于收集和預處理的22份國家層面政策文本,運用文本挖掘技術提取高頻詞并構建關鍵詞共現網絡,結合PMC指數模型,分析數字醫療政策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要素,以期從政策發展視角探究我國數字醫療政策的內部一致性及演進特征。研究發現:我國數字醫療政策在整體上保持較強連續性和較高質量,但仍需要進一步優化;不同政策類別在PMC指數上差異揭示了頂層設計、實施路徑和執行工具上的不足,需要更高水平的協調與聯動;政策質量隨...
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保參保的政策實踐、關鍵議題與戰略選擇————作者:胡宏偉;張澤;黃春柳;
摘要:在勞動力市場彈性化和高質量就業訴求轉向的背景下,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保特別是職工醫保參保覆蓋面偏低、參保長效性不足的問題凸顯。借鑒吉爾伯特社會福利政策分析思路,基于資格條件、資金籌集、待遇給付和公共服務四個基本維度,考察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保參保的政策實踐,研究發現: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保參保政策實踐具有參保資格戶籍條件化、個人自愿性供款、醫保待遇給付差異化、醫保公共服務優化等基本特征。在此基礎...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分析——以湖北省S村和浙江省Q村為例————作者:崔霞;
摘要:以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共同富裕,是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揭示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規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從制度、組織、資源、服務四方面為推進農村共同富裕夯實物質基礎、強化政治保障、增強內生動力、鞏固民生根基。黨建引領、產業轉型、治理創新、兜牢民生促共富的具體實踐可為落后農村提供經驗借鑒和實踐參考。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
共同富裕視域下如何有效提升人民的醫療保障與服務水平——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作者:高月霞;郭芳琪;
摘要:提升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對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2011—2018年3期數據,研究不同地區人群間、城鄉人群間、不同收入人群間參保狀態、住院服務利用、住院家庭經濟負擔的差異及動態趨勢,結果顯示:基本醫療保險未參保率逐年降低,但東北地區、城市、高收入人群的未參保率較高;未參保和居民醫保的參保者在地市級以上醫院就診的比例逐年擴大,就診模式呈“重心上移”的趨勢;住院自付...
西班牙長期照護體系的發展實踐及其啟示————作者:朱銳;
摘要: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背景下,如何有效回應老年人口的長期照護需求成為各國的共同課題。西班牙在近數十年歷經劇烈的人口結構變化,由家庭的非正式照護支撐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照護需求快速增長且日趨多樣的發展趨勢。該國從實踐層面著手完善長期照護體系,通過向家庭部門提供多樣化的照護援助和福利保障、聯動地方公共部門籌措資金、協調多元主體共同發展“照護經濟”,鞏固了居家養老的主體地位和可持續性,使老年人...
醫養結合中的醫療機構參與方式與激勵路徑研究——基于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差異化的視角————作者:康蕊;
摘要:目前我國醫養結合體系中醫療機構的參與方式不明確、參與動力不足。基于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差異化的功能定位和運營管理特征,論證了三級醫院通過內部設置老年醫學科,一二級醫院通過轉型康復醫院、護理院和養老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通過利用現有家庭醫生資源參與醫養結合的可行性,并根據不同參與方式存在的問題,提出激勵各級醫療機構參與醫養結合的主要路徑:為三級醫院設置專項資金,完善科室接收標準和醫保支付政策,構...
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基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觀察————作者:吳玉鋒;白璐;張乃波;
摘要:社會救助作為一項持續“兜底性”的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后一道防線”。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通過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的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共同富裕測度指標體系,對我國31個省份2011—2020年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水平展開測度,并運用動態空間杜賓模型探究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對共同富裕的影響、區域差異和空間溢出效應,結果表明:社會救助...
武漢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門診共濟政策感知價值水平、影響因素與生成機制研究————作者:張心蕊;姚強;
摘要:探究武漢市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政策感知價值對于了解人民群眾需求和完善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公共價值管理理論與感知價值理論,利用線性回歸、Shapley分解和Sobel中介效應檢驗,分析參保人門診共濟政策感知價值的水平、影響因素及生成機制,結果顯示:武漢市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政策感知價值水平較低;政策感知價值存在人群異質性,中老年、受教育程度低、已退休、月收入高的參保人政策感知價值更低;政策了解程度、就醫方...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