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歐洲研究
關注()《歐洲研究》國際政治研究期刊,創刊于1983年3月,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主辦、面向全國的學術刊物。它以歐洲為主要研究對象,涉及歐洲問題和相關國際問題研究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宗旨與目標:以“國際性、歐洲性、時代性、學術性、中國視角”為辦刊導向,致力于全面反映國內外歐洲和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主流狀況和優秀成果,努力提升相關研究的整體水平和境界,力爭成為相關研究之信息交流、學術討論和思想探索的一個平臺和中心。
《歐洲研究》為方便對外學術交流,擴大本刊在海外的影響,2001年改版后,在原有英文要目的基礎上本刊又新增了英文內容提要。自1996年以來一直是國際政治類的中文核心期刊,在國內歐洲學界、國際問題研究領域以及相關政府機構中享有較高的聲譽。
歐洲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國際政治經濟評論、歐洲一體化研究、國別與地區、中國與歐洲、專題研究、書評、學術動態
歐洲研究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閱讀推薦:外交評論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外交學院、中國國際關系學院主辦。主要刊登國際關系、中國外交、外交學、世界經濟、國際法等學科的科研成果以及外交工作回憶、國外調研報告、有價值的國外著作譯文等。學報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認真貫徹雙百方針,努力辦出“外交”特色。
歐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
摘要:<正>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張宇燕主編孫杰副主編2025年1月出版本書分為總論及國別與地區篇、專題篇、熱點篇、世界經濟統計與預測五部分。其中,總報告對2024~2025年世界經濟形勢進行分析與展望,國別與地區篇聚焦美國經濟、歐洲經濟、日本經濟、亞太經濟、印度經濟、拉美經濟、西亞非洲經濟及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專題篇以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直接投資、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形勢為主題展開論述,熱點篇...
德國任務導向型創新政策:特征、效果與啟示————作者:寇蔻;史世偉;
摘要:德國是全球重要的創新型國家。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社會挑戰,2006年以來,德國聯邦政府實施具有任務導向特征的“高科技戰略”,這一政策深刻影響了該國的科技創新路徑。本文分析了任務導向型創新政策的內涵,并探究德國創新政策的特征和效果。文章認為,為解決系統失靈和轉型失靈,德國政府基于社會重大挑戰調整政策目標,側重于解決具有廣泛性和系統性的多元問題,創新組織形式,加強政府引導和跨部門協調,主動創造和塑造市場。...
歐盟跨境醫療政策的積極一體化——超國家力量和國家力量間的雙向調適————作者:劉濤;劉木蘭;
摘要:隨著歐洲統一市場的建立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主權國家邊界的逐步淡化,歐盟公民自由且頻繁的跨境流動催生了對國民醫療保障權利可跨國轉移的需求。一方面,該現象對福利國家的醫療保障供給閉環帶來了沖擊,各國通過調整國內制度以應對境內患者的“流出”與境外患者的“闖入”;另一方面,歐盟通過立法協調成員國政策。雖然歐盟具備較強的超國家整合能力,但缺乏在醫療保障制度跨國協調方面的國家行動能力;成員國雖然會積極地將歐盟...
大變局下的中歐關系:調適與發展————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歐關系”課題組 ;馮仲平;賀之杲;孫彥紅;趙晨;張超;
摘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歐關系正在經歷新的調適與發展。作為世界主要力量之一的歐洲,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政治正變得愈加碎片化,經濟在歷經數次危機重創后轉向保護主義,對外政策則日益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在對華關系方面,過去幾年,歐洲總體對華認知發生變化,更加突出對華競爭的一面,中歐關系發展遭遇挑戰。但總體來看,中歐互需大于互斥、合作大于競爭、共識大于分歧的基本面沒有變,而挑戰中也蘊含機遇。2...
技術權力視角下的中美歐人工智能技術競爭————作者:宮云牧;
摘要:大國憑借自身資源支配能力、市場監管能力、標準制定能力與話語建構能力,分別運用強制性技術權力、結構性技術權力、制度性技術權力與生產性技術權力參與人工智能技術競爭,尋求獲得技術實力、技術監管與技術治理層面的競爭優勢。美國運用強制性技術權力,限制競爭對手獲得先進技術資源,延緩后者的技術發展速度,以維護自身非對稱技術優勢。此外,美國憑借本土企業的優勢地位,通過政府與企業間技術聯盟,運用結構性技術權力影響其...
戰略伙伴關系框架下歐盟與東盟的合作————作者:李雪威;李佳興;
摘要:受大國競爭與地緣政治“雙回歸”這一體系性壓力的影響,歐盟與東盟調整自我認知,提高對彼此的戰略期待,戰略合作的適應性顯著增強,于2020年12月正式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歐盟與東盟在安全防務、互聯互通以及規范領域形成戰略合作的增長點,塑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戰略合作體系。同時,受到地區大國競爭、能力不足、規范性差異以及內部分歧加劇等因素的影響,雙方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仍面臨困境。歐盟與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深化...
供給—需求沖擊與北約防務結構重組——解釋北約成員國軍事投入的重心轉移————作者:曾慶鳴;
摘要:冷戰期間,北約集團依賴于在歐洲部署大規模常規部隊以維持與華約集團的戰略平衡。2024年俄烏沖突的重大升級,重新將大規模歐洲常規地面戰爭帶回北約視野。近十年來,北約總體軍費規模持續擴張,相較于常規部隊與作戰人員投入,北約成員國軍事投入重心轉移主要表現為向高技術裝備、新作戰場域與新型武器系統不對稱傾斜。這種防務結構重組的背后,存在來自供給—需求的多重驅動因素。本文構建了2010—2023年30個北約成...
歐盟貿易政策:從“開放性互惠”到“限制性對等”——以國際公共采購工具為核心的考察————作者:葉斌;張琨;
摘要:歐盟貿易政策正在從“開放性互惠”轉向“限制性對等”,即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功能“失靈”和新興經濟體崛起的背景下,歐盟越來越依靠單邊限制性立法或措施,撤回原先對第三國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單方面開放。歐盟不僅通過司法解釋來限制將《公共采購指令》適用于未與歐盟締結采購協定的第三國投標者,而且在立法上打造《國際公共采購條例》這一新工具,授權歐盟委員會對第三國公共采購市場的開放情況進行調查,并以該國缺乏“對等開放...
歐盟清潔能源供應鏈對華“去風險”行動及其影響————作者:李慧明;趙梓含;
摘要:2023年,歐盟提出對華關系“去風險”,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動。鑒于清潔能源在歐盟綠色發展中的核心戰略價值,清潔能源供應鏈的“去風險”行動在歐盟整個“去風險”行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歐盟清潔能源供應鏈對華“去風險”行動的實質在于重構其清潔能源供應鏈,增強本土制造生產能力,降低對華依賴。歐盟的清潔能源供應鏈“去風險”行動主要涵蓋關鍵礦產資源供應、清潔能源制造生產、清潔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供應鏈對外合作...
國際制度主體議價權互動模式演化——以歐佩克為例————作者:于宏源;張致博;
摘要:制度競爭作為當前國際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現象之一,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既有研究從制度競爭的緣起、類型和結果等方面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但對國際制度競爭中主體議價能力的變化關注較少。本文基于已有研究,追溯了始于20世紀70年代、以歐佩克組織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能源進口國集團之間的制度競爭歷程,提出在由主導國安全權力訴求、公共物品提供條件構成的存續性壓力和由競爭對手構成的競爭性壓力的作用下,競爭主體的議...
德國氫能戰略的驅動邏輯與成效評估——基于全球氫能產業空間的分析————作者:寇靜娜;張銳;
摘要:由于清潔氫氣能夠幫助難以脫碳的鋼鐵、交通運輸等行業實現深度脫碳,因此,氫能已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選擇。其中,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發達工業經濟體最為積極,通過國家戰略部署,德國主動參與并建構以綠氫為主的全球氫能貿易網絡。基于氫能產業特有的網絡結構和“中心—外圍”空間屬性分析,本文認為,德國氫能戰略的驅動內核是由聯邦政府、產業聯盟及科研院所組成的三重螺旋模型,促使該國提出遠超現實...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核心要義與時代價值————作者:吳志成;徐信高;
摘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70年來,在國際關系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已經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財富,展現出超越時空的偉大價值和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含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與和平共處等核心要義,這五者之間相互聯系、彼此支撐,形成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不可分割的理論體系。隨著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動蕩變革的特征更加鮮明,和平共處五項原...
地緣政治變局下的歐盟外交決策模式變遷————作者:張亞寧;李炳萱;
摘要:歐盟外交決策存在“立法模式”與“非立法模式”兩種理想化類別。兩類模式在決策開放性、決策過程的可預期性和決策結果的穩定性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但在地緣政治變局的背景下,無論是歐盟外交決策模式還是歐盟政治均面臨較大的外部沖擊與變動。本文嘗試擺脫主流一體化理論的內部視角偏見,提出外部因素塑造歐盟外交決策模式的不同理論路徑。通過對《歐盟外資安全審查條例》與“歐盟對俄羅斯制裁”決策過程的案例分析,文章驗證了...
中國歐洲學會2024年年會“大選之年的歐洲”研討會綜述————作者:付騰浩;王玉嬌;易靖萱;張博維;方弈圓;
摘要:<正>在中國歐洲學會成立四十周年之際,2024年10月19日—20日,中國歐洲學會2024年年會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由中國歐洲學會和山東大學主辦,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山東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承辦。來自中國歐洲學會會員單位及其他全國高校、科研機構的百余名專家學者與青年學子參會。2024年既是中歐關系的大年,也是歐洲政治的大年。習近平主席時隔五年再訪歐洲,指出中國始終將歐洲作為中...
歐洲數字經濟發展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作者:丁一兵;孫藝寧;張曉鷗;
摘要: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僅廣泛提升了經濟效率,對收入分配格局也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文從近年來歐洲國家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與收入不平等加劇這一關聯特征出發,刻畫出數字經濟發展進程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與作用機制。本文基于2007—2019年歐洲36國面板數據,測算數字經濟發展的水平指標,實證檢驗數字經濟發展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歐洲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能夠通過提升人力資本的相對...
經濟一體化中的后發劣勢與歐盟新成員國的經濟追趕——以維謝格拉德四國1820—2018年的經濟追趕為例————作者:馬駿馳;
摘要:以維謝格拉德集團為代表的歐盟新成員國在1820—2018年的經濟追趕是失敗的。通過考察這些國家近二百年間參與的三次經濟一體化,本文認為,經濟一體化是新成員國實現經濟追趕的桎梏。西歐的技術、市場和資本在經濟一體化之前以及經濟一體化期間推動了新成員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制度變遷,催生了短期的經濟追趕。然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保護性市場和資本減弱了新成員國持續推進工業升級轉型和經濟制度改革的意愿,讓這些國家陷...
安全文化退化、北約威懾東擴與歐洲安全結構轉型——來自中東歐國家的動力————作者:王弘毅;
摘要:威懾和防御作為北約的核心戰略,是維系跨大西洋聯盟團結與集體安全的主要支柱。冷戰結束后,北約安全戰略一度從以威懾為主體轉向以防御為主體。隨著北約東擴的開啟,北約與俄羅斯互動生成的友誼文化逐漸被競爭文化所取代。伴隨著克里米亞危機和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競爭文化逐漸讓位于敵意文化。安全文化的退化導致北約對俄戰略定位也隨之調整。北約改變了冷戰后在中東歐地區長期維持的延伸威懾戰略,開始轉向前沿...
英國2024年大選后的政治生態及其政策影響——政治冷漠化、政黨格局碎片化與外交“安全化”————作者:李靖堃;
摘要:2024年7月,英國舉行議會下院選舉。這是它正式退出歐盟后的首次大選,其結果對英國未來的內外政策具有重要影響。此次大選反映出英國政治生態中的一些重要變化,特別是在選民偏好和政黨格局方面。在選民偏好方面,民眾不僅對政治越來越冷漠,而且其政黨偏好也更具流動性和易變性,這也凸顯了英國選舉制度長期以來存在的民主困境;在政黨政治方面,隨著挑戰型政黨力量的增強,英國政黨格局碎片化進一步加劇。選民偏好的變化與挑...
歐盟“全球南方”政策的調整——基于地區間主義視角的分析————作者:顧蘇;
摘要:隨著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歐盟逐漸加大對“全球南方”的關注,將其視為構建“基于規則的”多極世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歐盟不斷調整其對外政策,持續在戰略上謀求與“全球南方”這一地區關系的深化,力圖鞏固自身作為全球行為體的地位。作為歐盟外交關系的一種特定模式以及實現其全球戰略的重要工具,地區間主義為理解歐盟“全球南方”政策的變化提供了一個理論視角。歐盟通過重新校準定位、突出經濟合作、強化安全協作、加強盟友...
馬克龍政府在國際稅收改革中的“杠桿外交”————作者:魏子龍;
摘要:自2017年上臺以來,馬克龍政府將推動國際稅收改革作為法國經濟外交的優先議程。法國政府在數字稅和最低企業所得稅問題上與各方展開多輪博弈,通過梳理馬克龍政府試圖團結歐盟、與特朗普政府對抗,以及與拜登政府合作的歷程,本文認為,馬克龍政府的根本目標在于引領、推動歐盟財政一體化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法國發揮軟實力優勢,通過“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以“戰略自主”為支點的“杠桿”外交,實現“小馬拉大車”,撬動了...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