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政治法律期刊 熱度: 時間: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關注()《山東警察學院學報》是一份由山東警察學院主辦的政治法律類學術期刊。1988年創刊發,1998年獲得得全國統一刊號和國際標準刊號。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自創刊以來,按照“弘揚法治精神,促進學術交流,繁榮理論研究”的辦刊理念,全面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積極倡導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為繁榮學術研究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本刊依據自身特點,順應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調整辦刊思路,以其實用性、學術性與前瞻性,學術質量和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本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庫收錄期刊。本刊2001年5月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認定為偵查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的核心刊物,很多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和摘登。2002年至2004年3年間,本刊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量排名榜中穩居法律類報刊前20名。1999年、2002年、2006年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1年、2003年、2005年連續三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2002年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這得益于廣大作者與讀者的厚愛和支持,編輯部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不斷提升刊物質量,努力擴大學報影響,全面加強編輯專業素質培養,力求將學報辦成一份在政法理論界與實務界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刊物。為此,學報不斷加強高層次、高水平作者隊伍建設,與北大、人大、武大、山大以及公安政法類大學的著名專家教授建立了密切聯系,為提升學報質量與學術品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報不斷強化策劃意識,通過選題策劃、欄目策劃來打造刊物特色。每一期都圍繞一個學術前沿熱點問題,組織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開辟專題或者筆談進行研究,在學界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著力加強刑事法學研究等優勢欄目建設,在精品欄目上率先突破,帶動了學報整體水平的提高。學報積極加強內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名校名師、各專門研究機構以及全國各大數據庫保持著密切的互動關系,推動了優秀稿件的轉載與摘錄,極大地提高了學報的知名度。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將繼續堅持以往的辦刊宗旨,著眼刊物質量,推崇學術創新,繁榮學術理論,鞏固老作者,聯系新學人,力爭將刊物辦得更好,敬請廣大作者與讀者繼續支持學報編輯部的工作!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欄目設置專論、刑事法專題、法學觀點、偵查學研究、犯罪學研究、治安管理研究、公安教育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收錄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閱讀推薦: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雙月刊)曾用刊名: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8年創刊,是以警學為主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辦刊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毛澤東、鄧小平人民民主專政學說為指針,著重研討公安學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理論,為公安教學、科研和公安工作、公安隊伍建設服務。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當前商業賄賂的治理對策研究————作者:張麗;
摘要:在頻繁的商業活動中,商業賄賂的手段呈現出隱蔽化、智能化和復雜化的特點。當前商業賄賂治理的難點在于,賄賂的源頭和去向難以追蹤、監督和管理面臨困難、不易收集和固定賄賂證據、商業賄賂的線索不易獲得。針對這一新的發展趨勢和治理難點,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提升商業賄賂的治理效率。通過加強企業的信息化監控管理、企業合規體系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共享信息平臺等措施有效地提高商業賄賂治理的效...
論法官職業道德的創造性轉化:窮盡原則————作者:熊德中;劉敏;
摘要:大陸法系德國自由心證制度是以辯論全部內容和證據調查為基礎而構成的證據規則體系。根據該制度可以解釋出窮盡原則,即法官窮盡程序規則挖掘待證事實真相,體現了法官的審判職業道德、認知的主觀能動性。我國新修訂的證據規則也以自由心證制度為導向,發展了各種證據的調查規則。其規范作用是,一旦法官履行了窮盡原則,就樹立了勤勉盡責、遵循“職業道德”的形象。否則,就是司法消極、懈怠,法律可以給予相應的救濟手段
第四次《刑事訴訟法》修法背景下我國無效辯護制度的適度引進————作者:宋遠升;盧文平;
摘要:無效辯護是由于辯護律師不盡職而使被告人喪失了獲得有利裁判結果的可能。無效辯護是有效辯護的救濟機制,其以權力制衡、實質正義及控辯平衡的原理作為支撐,在理論價值方面具有優勢。在現實意義上,自無效辯護制度確立以來,其通過對公權力的制衡及對律師的否定性評價,從而提升了律師辯護質量以及真正保障了被追訴人的法益。從無效辯護制度的引進背景及必要性等方面考慮,在我國立法中應當適度改進并確立無效辯護制度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之身體檢查規則的完善————作者:邱光耀;
摘要:身體檢查是刑事程序啟動后較先適用的偵查措施,有助于迅速地確定、記錄犯罪嫌疑人的身體特征,采集、檢測、鑒定與案件事實相關的生物信息樣本。對身體檢查規則的研究已有一定積累,但是身體檢查規則仍然面臨一些新的現實問題,如對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主體進行強制性身體檢查的必要性、醉駕案件中的行刑銜接、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形成對既有理論的發展。在嚴格限制程序啟動的前提下,應當允許對犯罪嫌疑人...
第三方取證之證據的合法性問題研究——以電子數據為例————作者:王江昕;夏濟海;
摘要:隨著網絡化犯罪的演變,在偵查工作中,對電子數據的合法性審查研究越發重要,尤其是因為電子數據取證需要依賴特殊技術,使取證主體不再限于偵查主體,有關技術公司和個人開始參與其中。如有關網絡犯罪中涉及的電子數據,需要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技術人員協助收集和保存。由于第三方技術人員在調查取證時的非偵查主體身份,致使電子數據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比如,取證主體法律上的不適格、取證規范意識不足、取證法律依據不完善、侵害合...
和合文化理念下民轉刑案件防控對策探析————作者:李永濤;武建偉;
摘要:和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倡導寬容禮讓、互敬互諒、和諧共生的處事理念,對于防范民間糾紛激化為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應用價值。執法司法實踐證明,背離和合文化理念的處事方式是導致諸多民轉刑案件悲劇發生的深層次誘發因素。宏觀社會關系中缺乏寬容禮讓美德致使鄰里矛盾升級,微觀家庭關系中忽視互敬互諒激化日常瑣事釀造悲劇,新市民群體“邊緣化”暴露社會支持網絡不健全,基層調解組織不作為降低了“息訟止爭”的...
單位犯罪歸責論:從單位主觀罪過出發————作者:馬衛軍;魏同強;
摘要:討論單位犯罪時,應當認可單位意志這一概念。其內涵為“實施單位行為乃由決策機構依決策程序決定”+“行為目的乃為單位利益”。在注重單位自身過失的同時,也要看到單位監督過失的重要意義。單位對結果不發生的支配可能性乃監督過失的本質,區分監督過失與管理過失并無意義。當以“單位犯罪自然人化型”“單位犯罪單位化型”“脫離傳統罪責主義型”對國內單位犯罪歸責模式予以梳理。組織體責任論有利于解決單位犯罪中的組織體無責...
拒絕提供恐怖主義犯罪、極端主義犯罪證據罪的規范適用和整體考察————作者:羅鋼;馬振東;
摘要:拒絕提供恐怖主義犯罪、極端主義犯罪證據罪是純正不作為犯,保護超個人法益,即司法機關對恐怖主義犯罪、極端主義犯罪正常的調查取證活動。本罪行為主體不應包括消極身份;“拒絕提供”應采義務理論,并區別“知情不舉”;恐怖極端主義犯罪的認定應恪守罪刑法定原則,有關情況或證據須限縮在刑事犯罪領域且側重證明實體真實;明知要素屬于注意規定,且包含間接故意。本罪的情節嚴重屬于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行為人對其應具有一定的...
被害人危險接受理論的司法困境與破解————作者:王越;李樂源;
摘要:被害人危險接受理論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著三大問題:適用頻率低、理論內涵和成立條件模糊以及適用重心偏移。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理論本身的模糊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其與我國傳統刑事司法理論與實踐的沖突。被害人危險接受理論關注到被害人對歸責的影響,旨在實現對行為人精準合理的歸責。有必要在被害人自我答責理論的基礎上,秉持先歸因后歸責的邏輯順序,在事實因果關系的基礎上,以尋找危險惹起者為核心進行結果歸屬。應以危險惹起...
組織未成年人從事有償陪侍行為入罪問題探討————作者:趙旭光;趙龍迪;
摘要:現有司法實踐將組織未成年人在娛樂場所進行有償陪侍行為定性為“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這等同于將“有償陪侍行為”作為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情形予以處理,卻違背《刑法》第262條之二的立法本意,因而有必要對組織未成年人從事有償陪侍行為入罪問題予以探討。具體而言,是對將組織未成年人從事有償陪侍行為能否合法化入罪進行研究,重點是從現有實踐爭議、《刑法》第262條之二客觀行為立法原意及組織未成年...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偵查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作者:付琳;
摘要: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治理效能有賴于偵查資源的合理投入與有效配置。當前,此類犯罪的偵查資源存在條塊分割、資源配置缺乏統籌協調的問題。偵查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應與電信詐騙犯罪的偵查治理現狀相適配,并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和技術賦能等基本原則。應堅持“構建偵查中心,實現上下共治”的總體框架,并從組織、技術、法治、專業和制度等多個層面入手,加強組織機構建設、重視大數據技術、在法治軌道上保障資源有效配置、強化專業人...
監察調查中指定管轄的問題檢視及完善路徑————作者:盧少鋒;秦景琦;
摘要:指定管轄作為我國一項重要制度,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我國監察調查中,成為監察調查案件中的一種新常態。監察指定管轄制度在維護被調查人審級利益、整合辦案資源、推動案件公正審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現行制度在具體適用情形、被指定管轄單位標準、被調查人異議權以及與刑事訴訟級別管轄銜接等方面面臨著緊迫的困境。應考慮從立法層面明確細化指定管轄的適用情形、明確被指定單位標準、賦予被調查人管轄異議權以及優化與刑事...
論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處罰中“主觀過錯”條款的適用————作者:劉雪屏;班宇;
摘要:《行政處罰法》明確了“主觀過錯”條款,確立了行政處罰的過錯推定歸責原則。基于《行政處罰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關系以及“主觀過錯”條款中“另有規定”內涵的理解,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處罰中應當適用“主觀過錯”條款。這不僅體現實質法治精神,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安執法公信力和實現個案正義。公安交通管理行政處罰中適用“主觀過錯”條款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準確理解“主觀過錯”條款,精準把握過錯推定歸責原則的內涵;...
結構性分析視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端預防————作者:陳曉娟;張行進;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生物學基礎和社會學因素,犯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是前端預防。問題分析三角結構理論提供了一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犯因性要素的結構性框架,在日常活動中未成年人缺乏成年人的監督,找到一個缺乏管理的場所和無人保護的作案目標,犯罪就可能會發生。對此,應當強化對未成年人的社會規范教育,加強對未成年人朋友圈和特定場所的監督,有效鑒別未成年高風險犯罪人并進行干預,從而實現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端預防
公安機關防范和處置風險的基本方略與治理體系構建————作者:趙穎;孫靖函;
摘要:國家是構建在風險之上的組織系統。公安機關作為武裝性質的刑事司法力量和行政執法力量,在防范和處置風險中承擔著關鍵職責,其在防范和處置風險時的有效應對以及在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發揮,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公安機關必須把握信息化時代的特征,將“專業+機制+大數據”的警務模式和思維,落實到當前的執法活動中,深入分析信息社會中影響風險的復雜因素,把握風險的運行邏輯,創造性制定防范和處置風險的基本方略,構建...
公安機關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治理路徑探賾————作者:王曉森;王豆豆;
摘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中國大歷史、世界大格局,從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高度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時代實踐篇章。公安機關始終把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但黃河戰略的實施有其艱巨性和復雜性,存在著跨區域治理的“鄰避困境”和公共產品服務提供上的“搭便車”難題,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有著新的內涵和要求...
新精神活性物質監測評估體系實踐探討及完善路徑研究————作者:劉艷;
摘要:新精神活性物質威脅著全球安全,及時準確監測并評估新發現的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潛在風險,是制定治理對策的科學依據。然而,當前新精神活性物質的內涵及特點并不明晰,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監測評估體系亦存在諸多不足。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監測評估體系是預防減少其危害的有效措施。對此,應當統籌多尺度監測評估指標、提升監測數據精度與廣度、提升早期識別與檢測能力、改進監測評估流程設定、強化國際之間信息共享并提高公眾...
認罪認罰案件中偵訴關系的重塑————作者:蘭躍軍;蔣雨涵;
摘要: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全面實施,推動偵查、起訴、審判、辯護關系的重新定位。而偵查和審查起訴是認罪認罰案件的關鍵階段,受我國“流水作業式”訴訟構造的影響,認罪認罰案件偵訴關系仍然呈現以偵查為主的訴訟樣態,偵訴機關存在權力失范風險。因此,應當重塑認罪認罰案件的偵訴關系,在審前階段實現偵查和起訴的有機配合,構建偵訴協作的審前“大控方”格局。同時,應完善刑事指控的證據標準體系,激活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實現...
誘惑偵查的合法性認定及其司法裁量——以《昆明會議紀要》為視角————作者:梅傳強;劉祈巖;
摘要:誘惑偵查是破獲毒品犯罪案件的重要偵查手段之一。從認定標準和法律后果兩方面檢視,可以發現毒品犯罪中的誘惑偵查情節存在認定界限模糊、司法裁量混亂的問題。面對這些實踐難題,應當以《昆明會議紀要》的規定為依據,重構誘惑偵查合法性審查標準:其一,根據犯意強弱程度區分不同犯意情節;其二,根據引誘強弱程度劃分不同引誘情形;其三,在前述分類的基礎上搭建犯罪意圖與引誘手段的函數關系。最后,根據函數關系,明確不同情形...
論精準監管背景下虛擬貨幣的刑事沒收————作者:賈健;武奧然;
摘要:虛擬貨幣在我國嚴格監管的政策下,對其進行刑事沒收出現了諸多困境,根本緣由在于虛擬貨幣本身種類繁多,特性錯綜復雜。“貨幣說”“虛擬財產說”“支付手段說”等學說對虛擬貨幣的定性分析,以及其他國家及地區將虛擬貨幣予以不同定性的監管策略,為我國對虛擬貨幣的精準監管提供了理論與實踐基礎。在此背景下,應根據性質,將虛擬貨幣分為“網絡虛擬財產”和“證券”,并根據不同的特性分別建構不同的刑事沒收制度
相關政治法律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