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24 09:05:53
生態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生態系統服務供需風險簇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因素:以信江流域為例————作者:孟令琦;湯佳;胡希軍;張亞麗;韋寶婧;鄒薇;王燁梓;
摘要:識別流域綜合生態系統服務供需風險簇類型演變、時空格局和影響因素,對理解流域的生態問題、制定生態修復和管理決策至關重要。本文利用InVEST-SOM-RDA-RF的多模型框架,對信江流域2000—2020年的固碳(CS)、土壤保持(SR)、產水(WY)、休閑游憩(LR)和生境質量(HQ)的供需狀況進行量化分析,結合冗余分析探討了不同年份生態系統服務供需風險的影響因素,識別生態系統服務供需簇類型,并進...
空間維度對大興安嶺不同演替階段天然林物種多度格局的影響————作者:蘇文浩;王曉楠;董靈波;
摘要:為揭示水平和垂直維度對大興安嶺地區不同演替階段群落構建過程和物種多度格局的影響,本研究以新林林業局翠崗林場3個不同演替階段(白樺林Betulaplatyphylla、興安落葉松-白樺混交林Larixgmelinii-Betulaplatyphylla和興安落葉松林Larix gmelinii)的100 m×100 m固定調查樣地數據為基礎,采用不同物種多度模型對各演替階段天然林中不同林層(大樹層、...
新疆西天山峽谷不同坡向野核桃風/雪災害受損特征及其與樹木生長特征的關系————作者:魏海英;柳華清;賈妍妍;張維;
摘要:2022年1月特大風/雪災害后,采用普查法對新疆野核桃自然保護區不同坡向野核桃受損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野核桃不同受損等級分布特征,并探討樹木生長特征和坡向對野核桃受損等級的影響。結果表明:(1)保護區內561株野核桃存在不同受損形態,受損株數依次為Ⅳ級(20株)<Ⅴ級(95株)<Ⅲ級(101株)<Ⅱ級(150株)<Ⅰ級(215株),其中Ⅰ~Ⅲ級受損個體占總受損個體數的83.07%。(2)隨胸徑(樹...
利用紅外相機技術分析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金童山片區鳥獸多樣性及活動節律————作者:李旭豐;張榮華;聶美紅;楊盛東;翟家正;李松文;周琳;張志強;
摘要:持續開展野生動物資源監測,是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基礎。為掌握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金童山片區野生動物資源本底,推進當地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利用紅外相機對區內獸類和鳥類資源進行了監測。本次監測共設置60個紅外相機位點,累計15343個有效相機工作日,拍攝獨立有效照片3733張,共計發現獸類4目12科19種、鳥類6目20科53種,其中白腹短翅鴝(Luscinia...
硅對燕麥稈銹病抗性、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代謝及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作者:李英浩;楊澳;劉景輝;米俊珍;田露;
摘要:為明確硅提高燕麥抗稈銹病的生理機制,以易感稈銹病的燕麥品種“壩莜1號”為試驗材料,采用盆栽技術,分別設置不施硅不接種稈銹菌(CK)、施硅不接種稈銹菌(+Si-P)、不施硅接種稈銹菌(-Si+P)、施硅接種稈銹菌(+Si+P)4個處理,分析了施用1.5 mmol·L-1硅對燕麥葉片發病進程、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代謝及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施硅處理有效延緩了燕麥稈銹病...
有機肥添加擾動跳蟲腸道細菌群落多樣性、結構、組成與功能————作者:楊昕玥;李剛;修偉明;
摘要:土壤跳蟲在農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腸道微生物群落穩態能夠反映環境變化對宿主的影響。增施有機肥已成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其如何影響農田土壤跳蟲腸道微生物群仍需要進一步明確。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技術探究土壤跳蟲黑長角(蟲兆)(Entomobrya proxima Folsom)腸道細菌群落在有機肥不同添加量(1%、6%和10%)下10、40和80 d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
森林冠層導度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機制、模型與應用研究進展————作者:高俊峰;王維楓;李麗;蘇夢琳;
摘要:冠層導度(canopy conductance,Gc)是表征植物與大氣間氣體交換過程的關鍵生態參數,對調節陸地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變化背景下,Gc作為碳-水耦合循環的核心調控因子,對闡明森林生態系統響應氣候變化的適應機制有重要科學價值。本研究綜述了森林Gc對光輻射、溫度、空氣濕度、CO2濃度等環境因子的響應特征,并探討其通過氣孔行為調控樹木生長和生理過程...
永定河(北京段)生態補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關系————作者:張天嬌;杜立偉;李添雨;李文忠;張耀方;葉芝菡;史常青;于藝培;
摘要:本研究圍繞生態補水對永定河(北京段)浮游植物群落的影響,分析了不同補水時期浮游植物群落的動態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2023年,在生態補水前期(6月、8月)和后期(9月、10月),對永定河山峽段和平原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及水環境進行了調查,共設置8個樣點,采集并分析了浮游植物樣品和相關水質參數。結果表明:生態補水顯著改變了水體理化特征和浮游植物群落結構;補水后期水深與葉綠素a濃度較高,而補水前期的水...
基于物種分布集成模型的夏季羅斯海南極磷蝦和晶磷蝦棲息地與生態位————作者:朱國平;陳壯;彭友鳳;
摘要: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和晶磷蝦(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是羅斯海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然而,目前該區域有關兩個物種的分布與生態位重疊研究較為有限。鑒于兩者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以及未來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對兩個物種生存帶來的可能影響,本文基于南極磷蝦和晶磷蝦的出現記錄與環境因素(如葉綠素a濃度、海表溫度、海表鹽度、海冰厚度等)數據,采用4種算法的集...
不同濃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微塑料對玉米幼苗生長的影響————作者:柯娜;宋先宇;向永成;汪倩;梁超;蔣夢蝶;易麗霞;聶江文;劉章勇;
摘要:塑料的廣泛使用導致農田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這種新興污染物對作物生長和發育有明顯的影響。為分析不同濃度和類型MPs對玉米幼苗生長特性的影響,本研究選取粒徑0.15 mm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2種MPs,并設置3種MPs暴露質量濃度(0%、0.5%和5%)開展盆栽培養試驗,分析不同MP...
銀縷梅葉際細菌群落特征及其影響機制————作者:楊明媚;沈佳豪;周佳宇;汪仁;
摘要:銀縷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是我國特有第三紀孑遺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葉際細菌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環境適應性有著重要影響,探究銀縷梅葉際細菌群落的組成和分布格局對于理解其適應環境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析主要分布區內銀縷梅葉際細菌群落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別采集6個原生生境中銀縷梅植株的葉片,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測定其葉際細菌群落,同時,測定其葉片生理生化指標,以...
外源物添加量和土壤性質對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土壤激發效應的影響————作者:胡聰月;張亞茹;韓村;李培廣;韓廣軒;宋維民;
摘要:外源碳輸入能通過加快或減緩土壤有機碳(SOC)礦化并產生正或負的激發效應來影響土壤碳庫的儲量和穩定性。然而,外源碳輸入水平及土壤特征差異對土壤激發效應方向和強度的影響仍需明確。選擇土壤理化性質具有差異性的兩個濱海濕地(黃河現行河道(新河道)和1996年故道(舊河道))土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向土壤中添加13C標記的不同水平葡萄糖(0.2%、0.5%、2% SOC),研究外源有機...
秸稈帶狀覆蓋度對黃土高原冬小麥產量及土壤水熱分布特征的影響————作者:周萌;李寶占;陳蕙;柴雨葳;楊永;張森昱;王澤義;常磊;黃彩霞;
摘要:為探明玉米秸稈帶狀覆蓋對黃土高原冬小麥農田土壤水熱和產量的影響規律,尋求適宜該地區冬小麥種植的秸稈帶狀覆蓋方式,以冬小麥“康莊974”作為供試材料,設置秸稈帶狀覆蓋種植3行(S3,覆蓋度58.8%)、4行(S4,覆蓋度50.0%)、5行(S5,覆蓋度41.7%)3種秸稈覆蓋方式,以地膜覆蓋(PM,覆蓋度100.0%)和露地無覆蓋(CK,覆蓋度0.0%)作為對照。結果表明:與CK相比,秸稈帶狀覆蓋處...
沈陽-大連工業能源碳排放驅動因素及隱含碳流動————作者:寶玉寧;仲弘歷;于曉曼;劉鳴達;
摘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2021年工業碳排放量已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5.3%,而城市成為了中國工業降碳的關鍵區域與戰略方向。本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收集和數據計算,以2010—2020年遼寧典型工業城市——沈陽和大連為研究對象,采用IPCC清單法和多區域投入產出法從工業碳排放數量核算、驅動因素分析與城市產業間隱含碳流動等視角,探討沈陽和大連工業碳排放現狀,以期為遼寧省各城市工業...
免耕秸稈覆蓋下不同時間施用促腐劑對黑土理化性質及真菌群落的影響————作者:龐雪藝;米俊珍;劉景輝;張俊珍;潘越;王金金;王希全;趙寶平;羅方;
摘要:為明確免耕秸稈覆蓋不同時間施用促腐劑下黑土理化性質及真菌群落的變化,本試驗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黑土區設置翻耕秸稈還田(CK1)、免耕秸稈覆蓋不施促腐劑(CK2)、免耕秸稈覆蓋播種時施促腐劑(NT1)、免耕秸稈覆蓋播種后15天施促腐劑(NT2)、免耕秸稈覆蓋播種后30天施促腐劑(NT3)5個處理,研究土壤容重、pH、養分含量及真菌群落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與CK1相比,CK2顯著提高了0~40 cm土...
沉水植物退化對淺水湖草海風生流及水質的影響————作者:傅睿;孫凱;許玖玲;胡小風;厲莎;王婧妍;楊棠武;
摘要:貴州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淺水湖,近年來草海的沉水植物急劇減少,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嚴重退化。本文采用MIKE21數值模型,研究風力擾動對草海濕地修復策略的影響。通過模擬不同風力條件下的水動力特性,分析沉水植物退化前后水體流速和水質的變化。結果表明,沉水植物退化導致水體流速顯著增加,平均增加59%,且平均風速下最高流速達0.037 m·s-1。此外,風力擾動通過引起底泥再懸浮,增...
扎龍濕地三種同域營巢鷸類的巢址選擇影響因素————作者:王文君;許林;孫忠耀;許玲霞;宗誠;程鯤;
摘要:巢址選擇是鳥類繁殖的重要環節,同域營巢的物種如何利用相似的生境資源進行競爭與共存,是鳥類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問題。為探究松嫩平原混群繁殖鷸類物種的巢址選擇差異,2022年和2023年的5—6月在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濕地,對同域營巢的黑翅長腳鷸(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鷸(Recurvirostra avosetta)和半蹼鷸(Limnodromus semipalma...
酸雨對改良劑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效果的影響————作者:周惠婷;章家恩;
摘要:土壤酸化是影響重金屬活動性和化學形態分布的重要因素,酸雨是導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全面梳理和總結酸雨對改良劑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有效性(穩定性和形態變化)的影響規律,對已發表的59篇相關文獻進行了Meta分析。結果表明,酸雨作用下添加改良劑可顯著減少土壤重金屬的總淋失量,平均減少了66.40%,可交換態和碳酸鹽結合態重金屬分別顯著減少了43.02%和11.17%,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有機物結合...
吉林省黃泥河林區馬鹿棲息地適宜性評價及廊道構建————作者:田新民;孟訾靖;劉小慧;汲旭陽;王鑫雪;
摘要:在強烈人為干擾背景下,多種環境因子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質量和分布。馬鹿(Cervus canadensis)是棲息于溫帶區北方森林的大型食草動物,通過取食植物和為頂級捕食者提供食物資源來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因此及時開展馬鹿棲息地適宜性評價和廊道構建對其種群的保護和恢復至關重要。本研究在吉林省黃泥河林區采用樣線調查法和足跡鏈跟蹤方法收集馬鹿活動位點信息,利用ArcGIS 10.4...
馬尾松人工林異齡混交改造對林下植物多樣性及功能群的影響————作者:何欽霞;黃海梅;李濟銀;梁鈺瑩;馬海倫;黃雪蔓;尤業明;
摘要:林下植被在調控森林群落結構和功能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為了探究針闊異齡混交改造對馬尾松林下植被的影響,本研究對馬尾松純林(PP)、馬尾松/紅錐異齡混交林(MP)和馬尾松/多種闊葉樹異齡復合混交林(MMP)的林下植被進行了調查,比較不同林分類型的林下物種組成差異,進而探討馬尾松林下灌木層和草本層植物的多樣性、功能群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與PP相比,MP草本層植物的物種豐富度、Shan...
生態學雜志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11日投稿,14號退稿,效率還是很高的。
2024-04-15 11:02生態學、環境科學的老牌期刊,口碑不錯。 專家審稿速度適宜,意見中肯,給我的一些意見并不是特別難改。
2023-08-02 04:21我的第一篇中文文章,碩士一作。2022年8月19投稿,9.1收稿,大約兩周返回修改意見,兩位審稿人給的意見和點評都很好,修改后返回大概等了有4個多月,3月份來消息讓改格式,改完又等待了大約一個月知網首發,總歷時8個月(沒辦法,由于趕上了2022年最后一波疫情爆發and春節假期),期間給編輯社打了4個電話詢問進度,工作人員回復地都很禮貌、熱情,總體來說投稿的流程還是很順利的,國內生態學方面很不錯的期刊,推薦~
2023-04-30 16:54這個期刊質量還不錯。就是編輯處理有的時候稿件太多,可能會有一點慢。但總體感受還是很好。
2023-04-17 01:09很好的期刊!生態學比較好的選擇!
2023-03-16 01:40常見問題及解答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