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10 07:05:42
遺傳最新期刊目錄
水稻大穗突變體hry1的鑒定與基因定位————作者:陳佳丹;林濤;王彎;金成;左建儒;粘金沯;
摘要:水稻的單株產量主要由分蘗數、穗粒數和粒重等三要素決定,并且這3個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償,尤其是穗數和每穗粒數有較大的負相關,只有在各因素協調發展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由于調控途徑和通路之間的復雜性,水稻穗發育的調控機制仍未得到全面解釋,需要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對東北優異粳稻品種空育131的EMS誘變體庫進行篩選,鑒定出2個株高和每穗粒數均顯著增加、分蘗減少的突變體,將其命名為hry1-1...
靶向RNA的CRISPR/Cas系統及衍生技術————作者:周迅;周世杰;劉捷;王宇祥;
摘要:RNA編輯是表觀遺傳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CRISPR/Cas系統不僅可以靶向DNA,也可以靶向RNA,從而實現轉錄水平的基因精準編輯;同時,使用CRISPR/Cas系統進行RNA編輯也可以避免對基因組的破壞。目前,基于靶向RNA的CRISPR系統已開發出多種衍生技術,如RNA敲低和編輯、核酸檢測和成像、RNA示蹤等。這些衍生技術的出現,為生物遺傳機制解析和疾病治療...
MicroRNA促進基因表達研究進展————作者:張瀟;于燕;寧勇;洪綺雯;史懷平;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類具有調節功能的內源性非編碼單鏈RNA。傳統觀點認為,miRNA在細胞質中與靶標mRNA 3′UTR結合降解mRNA或抑制翻譯,從而發揮負向調控作用。然而,這一模型難以解釋許多miRNA在基因表達中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增強子或啟動子介導的轉錄激活,以及UTR介導翻譯促進,是miRNA正向調控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此外,miRNA的亞細胞分布及具體的生理條...
出生后小鼠心肌組織生長發育的轉錄組分析————作者:朱曉聰;王圣楠;蔣琳;劉書琴;
摘要:哺乳動物出生后的心臟功能與心肌細胞增殖和肥大密切相關,但涉及調控心肌細胞增殖和肥大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為此,本研究對7日齡(P7)和3月齡(3m)的C57BL/6雌性小鼠心臟組織進行了表型測定和轉錄組測序分析,以探究小鼠心臟發育過程中心肌細胞的變化規律,并篩選影響心臟生長發育的關鍵候選基因。與7日齡相比,3月齡小鼠心臟重量和心肌細胞橫截面積均顯著增加(P<0.001)。通過轉錄組測序共鑒定到3...
統籌安全與發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作者:朱敏;譚華璐;趙添羽;王林曉;曠苗;沈建忠;
摘要: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是國家生物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人類遺傳資源的法治建設、監督管理和保護利用等方面已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然而,面對新時代新形勢下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我國在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如有效保護不夠、合理利用開發不足、管理隊伍缺乏、監管手段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系統梳理了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體系的建...
“喝酒臉紅”基因探秘——遺傳學實驗案例深度挖掘與應用探討————作者:趙雪瑩;李有;盧大儒;皮妍;
摘要:遺傳學相關技術已越來越深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與生活。從理論到實踐,以學科應用的典型案例開展教學,是近年來遺傳學教學領域較為熱衷的新模式。本文以生活中“喝酒臉紅”表型為例,將表型分析、群體分析和家系分析等多角度、多層面的遺傳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有機融合,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的同時,系統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拓展學習基因檢測相關的生命倫理、基因信息保護...
發育調節因子助力作物遺傳轉化效率提升————作者:謝盈盈;王克劍;饒玉春;黃勇;
摘要:遺傳轉化技術是現代生物學和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工具。近年來,發育調節因子(developmental regulatory factors,DRs)在提升作物遺傳轉化效率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本文系統回顧了主要的作物遺傳轉化方法,包括農桿菌介導的轉化和基因槍法,探討了當前遺傳轉化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如轉化效率低、基因型依賴性強和再生能力不足等。隨后,詳細論述了幾類重要的發育調節因子及其在提高遺傳轉化效率...
編委推薦
摘要:<正>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長讀長測序技術提高單基因罕見病的診斷率單基因罕見病的診斷面臨巨大挑戰,約超過50%的患者在應用短讀長測序(short-read sequencing,SRS)策略后仍無法確診。盡管長讀長測序(long-read sequencing,LRS)已經展現出許多優勢,但在分析方案和堿基判定準確性方面仍有較多局限性,目前大多LRS研究僅局...
七鰓鰻全組織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揭示原始脊椎動物細胞功能演化及脂肪代謝調控————作者:杜澤宇;盧佳麗;李慶偉;逄越;
摘要:<正>七鰓鰻(lamprey)是處于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演化節點的重要物種,被廣泛認為是研究脊椎動物起源與演化的關鍵模型。在長達約5億年的演化歷史中,七鰓鰻展現出獨特的“演化停滯”現象,這使其在遺傳學和生理學特征上保留了顯著的原始性與獨特性[1]
遺傳學教學改革研究熱點及趨勢————作者:郭燕;張大瑾;朱東麗;董珊珊;楊鐵林;
摘要:遺傳學作為生命科學的核心學科之一,在醫學、農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遺傳學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方面逐漸顯現出其局限性。為了提升遺傳學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推動教學改革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關注重點。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1986~2023年間國內外遺傳學教學改革領域的690篇相關文獻進行了全...
多年生水稻分子圖譜的構建與分析————作者:彭廷燊;陸久焱;嚴雨欣;譚霖;南文斌;秦小健;李明;龔俊義;梁永書;
摘要:培育多年生水稻新品種,實現“一種(年)多收”的節本增效種植模式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經濟實惠的策略之一。本文對多年生水稻進行了分子圖譜構建與分析,以期闡明多年生水稻微衛星位點的遺傳規律。以2份多年生水稻構建2個半同胞(“黃糯2號/協青早B”和“長白7號/協青早B”) F2群體為研究材料,繪制了兩張分子圖譜,分別包含108個和109個SSR標記,覆蓋基因組全長2,036.10 c...
蕓薹屬植物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索————作者:李占杰;賈琪;鄭婷婷;王偉;張沖;秦源;
摘要:蕓薹屬(Brassica)植物包含3個二倍體基本種及由3個基本種兩兩雜交和基因組加倍形成的復合種,即異源四倍體種,其進化歷程一直被用作本科遺傳學教學中闡述物種形成和染色體數目變異機制的經典案例。本文以蕓薹屬植物作為遺傳學實驗教學材料進行了實踐探索,從形態觀察到染色體觀察,再到染色體倍性和核型分析,形成一個綜合性實驗體系,讓學生從宏觀到微觀,深入透徹理解染色體倍性與物種形成的關系,領會多倍體形成的理...
AARS1/2:從蛋白質翻譯到代謝與免疫調控的雙重功能————作者:張宗旺;熊敬維;
摘要:高度精準調控的蛋白質合成是維持生命體穩態和功能的重要保障,丙氨酰tRNA合成酶(alanyl-tRNA synthase, AARS1/2)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AARS1/2是一類在細胞中合成丙氨酰tRNA的酶,參與基因編碼蛋白質的合成,同時也催化蛋白質的賴氨酸丙酰化,從而調節蛋白質功能。本文綜述了AARS1/2在蛋白質錯誤翻譯引發疾病進程及其在代謝-免疫交互網絡調控中的研究進展,以...
失巢凋亡相關轉錄特征預測肝癌預后和免疫微環境的潛在價值————作者:程芙蓉;宋文煜;曹鵬博;周鋼橋;
摘要:抵抗失巢凋亡(anoikis)進而促進癌細胞存活是許多癌癥發生、發展的關鍵特征。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種復發率高、轉移性強的惡性腫瘤,但其失巢凋亡相關研究仍然較少。因此,基于失巢凋亡相關基因(anoikis-related gene,ARG)預測HCC的預后及免疫微環境變化,可為基于失巢凋亡的治療策略提供新的理論依據。本文基于癌癥基因組圖譜(The...
水稻中胚軸伸長研究:種質挖掘、遺傳機理與育種展望————作者:郭海濱;劉煒哲;閉耀濤;王海曈;繆文沁;時睿浛;劉向東;
摘要:水稻中胚軸伸長是影響旱直播水稻出苗和早期幼苗活力的重要因素,對直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中胚軸伸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遺傳因素、植物激素和其他信號分子,以及環境因素等的調控。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中胚軸的伸長。本文系統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已發掘的長中胚軸水稻種質資源、已定位和克隆的中胚軸伸長基因/QTL,以及水稻中胚軸生長的遺傳機理及影響因素等最新研究進展,最后,還對水稻長中胚軸種質...
基于宏基因組鳥槍測序的中國典型城市灰塵地域推斷研究————作者:楊琪;康克萊;趙博;馮凱;馮耀森;葉健;鄧曄;王樂;
摘要:灰塵中的微生物信息與地理位置密切相關,能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在法庭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利用宏基因組數據集中微生物群落特征推斷地理位置的可行性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本研究從中國北部、東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四個具有明顯地理和氣候差異的城市中采集了170份城市住宅小區的環境灰塵樣本,并對所有樣本進行宏基因組鳥槍測序,以揭示微生物組成的差異。共注釋獲得41,029個物種,其中細菌占93.39%,真核...
弧菌基因組中抗噬菌體防御系統的構成與分布特征分析————作者:徐雪峰;金興坤;史燕;趙哲;
摘要:細菌與其病毒(噬菌體)的長期共同演化推動了抗噬菌體防御系統的多樣化發展。弧菌屬細菌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具有龐大且復雜的基因組。為揭示弧菌屬成員基因組中抗噬菌體防御系統的構成及分布特征,本研究從GTDB、NCBI數據庫中收集了242個弧菌屬代表性基因組,利用DefenseFinder等生物信息學工具對其編碼的抗噬菌體防御系統進行分析,共鑒定出108種不同的抗噬菌體防御系統,包括GAPS系統、...
植物硝酸鹽轉運蛋白家族NPF及其蛋白修飾調控機制研究進展————作者:寇玉晨;謝一寧;袁艷輝;單曉昳;張曦;
摘要:氮素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而硝酸鹽是植物主要的氮素來源,其供需關系對植物發育起決定性影響。NRT1/PTR家族(nitrate transporter 1/peptide transporter family,NPF)作為主要的硝酸鹽轉運家族,在硝酸鹽攝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植物研究中,該類蛋白可通過蛋白翻譯后修飾來調控其功能,進而調控硝酸鹽感知、攝取以及植物發育。NRT1.1(NP...
封面說明
摘要:<正>李振聲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小麥遺傳育種學家,開辟和引領了我國的小麥遠緣雜交與染色體工程育種工作,通過小麥與十倍體長穗偃麥草的雜交育成“小偃”系列品種,其中“小偃6號”表現高產、優質、抗病的特點,成為遠緣雜交育成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先例;育成了以種子藍色為遺傳標記的“藍粒單體”和自花結實的“缺體”小麥系統,建立了快速選育小麥異代換系的“缺體回交法”,為小麥染色體工程育種開辟新途徑
編委推薦
摘要:<正>Nature|細胞ATP需求誘導線粒體亞群分化與代謝分工機制線粒體介導ATP的合成和大分子前體的生產,在細胞生長和增殖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ATP生成主要依賴于三羧酸循環中間產物的氧化磷酸化反應,而脯氨酸和鳥氨酸的合成則是依賴于還原反應。但線粒體調控這兩個相互競爭的代謝途徑的機制尚不清晰。近日,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醫學部CraigB.Thompson課題組揭示了細胞ATP需求能夠...
遺傳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