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9 02:05:47
語言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漢語方言中的土家語聲調底層——以湘西北漢語方言與土家語北部方言的接觸和影響為例————作者:明茂修;
摘要:以慈利縣溪口鎮方言聲調個案為代表的湘西北漢語方言聲調具有特殊性,既顯著區別于當地強勢漢語方言西南官話,又與周邊湘語和鄉話等漢語方言迥異;而無論是在調值還是在調形格局上,都與跟其有深度接觸和影響關系的土家語北部方言聲調高度契合,表明湘西北漢語方言保留著土家語北部方言的聲調底層。而且湘西北漢語方言所包含的土家語北部方言和西南官話的聲調特征還呈現出了在“城-鄉”漢語方言中互為消長的行政或地理分布特征,不...
論“喫”字的來源及其語音演變————作者:蔣冀騁;吳謝海;
摘要:“喫”的較早用例見于三國吳支謙的譯經,早于此的用例均不可靠。文章支持鄭珍的說法,認為“喫”來源于“齧”,并從字形、字義、字音諸方面進行論證,平山久雄根據《廣韻》所引《漢書》的“攻苦淡”推出“”即“食”,是“喫”的記音字的說法是正確的,但認為“”由于其“擊打”義而引申出“喫”義則不可信。同時對“喫”由溪母變成昌母的過程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
“利害”是怎么變成“厲害”的——基于漢語詞匯用字史的考察————作者:陳思捷;汪維輝;
摘要:“利害”(lì·hɑi)與“厲害”是一組異形詞。“厲害”大致出現于清末民初,并在20世紀60年代后基本替代了“利害”的寫法;“利害”(lì·hɑi)變為“厲害”的原因是聽音為字。該過程源起于北方部分方言,爾后借助媒體和教育的推廣作用進入共同語的書寫系統中。基于這一個案,文章認為學界應進一步重視異形詞的本體研究
論沅陵鄉話的完成表達方式————作者:全立波;
摘要:文章對沅陵鄉話中的“解”和“□成tha55”從用法、形成、跨語言等角度作了深入地獨立描寫、縱向考察和橫向比較:(1)由于其各自原本動詞義的“語義滯留”,使得它們在表達完成時不僅在與其搭配的各句法成分的制約上體現出來,而且也能在同形句法格式上通過語用義的差異體現出來;(2)“解”和“□成tha55”在語法化為“完成體助詞”的道路上的成...
再論海南島苗族的語言及其系屬————作者:劉寶俊;
摘要:海南島的苗族是海南省第二大少族民族,但語言學界較少有人關注。文章首先對海南苗族的語言從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作較為全面的描寫;其次通過100個核心詞進行語言同源比較,證明海南苗族的語言并非苗語,而是瑤族勉語中的金門方言;最后從民族學、民族理論角度闡述海南苗族的族稱與其語言不一致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
蘇州渭塘話表可能的“也講個(來)”/“(也)講嘞嗨”————作者:王健;顧靜;
摘要:蘇州渭塘話中存在兩個表可能的構式:“也講個(來)”/“(也)講嘞嗨”。與吳江話中類似構式不同的是,這兩個構式中的“也”既可以是話題標記也可以是類同副詞。出現在這兩個構式中的“也”不僅意義不同,在語音上也有不同表現。從歷時發展的角度看,這兩個構式的產生是刪略、小句整合及類推的結果
語言系統運作的預期原理————作者:朱斌;陸方喆;
摘要:預期是一種心理現象,是認識主體對主客觀世界的信念和愿望,可以影響主體的行為和決策。現實與預期一致為合預期,不一致即違預期。文章將預期視為語言運作的基本原理,區分了語言系統的三層架構,即底層認知結構、中層信息結構、表層語篇結構,由下而上是實現關系,由上而下是包含關系。文章論述了預期與合違預期在靜態語言系統層構和動態言語交際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語言研究的預期理論框架,并以信息結構中的話題-述題、預設-...
中原官話連上變調的歷史層次及影響————作者:肖能萍;
摘要:根據中原官話159個方言點的連讀變調材料,官話區曾經存在上聲相連前字變陰平(A型)和前字變陽平(B型)兩條規則。它們最初分別是關中方音和汴洛方音的變調模式。A型連上變調出現的時間稍早,大約在晚唐五代至北宋時出現,后被口語雅言吸收,以長安為中心影響秦晉方言;B型連上變調大約在北宋中期出現,遼宋金時期以汴洛為中心通過口語雅言和讀書音輻射東部官話區
“撈取”義動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作者:李永春;
摘要:“撈取”義動詞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撈取”義動詞在上古時期主要有“撈”“摷”,中古時期主要有“撈”“摝”“漉”,近代時期主要有“撈”“摝”“漉”“笊”“撈摝/撈漉”“打撈”。“撈”最早見于揚雄《方言》,唐宋時期成為“撈取”概念場主導詞,元明清時期“撈”的用法在繼承基礎上有所發展,主導詞地位更加鞏固,在現代漢語方言中“撈”的使用地域最廣。復音詞“撈摝/撈漉”“打撈”的出現與漢語雙音化發展之大勢密切...
新發現手抄本《渡江書》音系研究————作者:葉熒光;
摘要:文章介紹薛本《渡江書》的基本情況,并根據文本提供的信息資料,著重考察描寫薛本的聲韻調系統。確認《渡江書》是《雅俗通十五音》《增補匯音》系列韻書;其音韻系統源于《雅俗通十五音》,當屬漳腔無疑
中心區域與輻射擴散——中古音與現代方言的語言距離和地理距離視角————作者:黃瑋;冉啟斌;王天恒;
摘要:文章以高本漢、王力、李方桂、董同龢、周法高、鄭張尚芳、潘悟云、白一平-沙加爾等8家中古擬音以及516個現代漢語方言點為對象,采用ASJP模式的語言距離計算方法和DD0.25地理距離計算方法,分析了漢語中古音與現代漢語方言的語言距離和地理距離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在西安、洛陽和南京三地中,南京最有可能是漢語中古音使用的中心區域,同時中古音的中心區域也很可能包括洛陽。中古音與方言的語言距離和地理距離呈...
聚類可視化的卷軸本《玉篇》韻類分合特征研究————作者:姜永超;
摘要:可視化方法有助于卷軸本《玉篇》韻類分合特征的系統研究,在此基礎上采用系統參照法確定韻類分合和分合格局。研究發現:已有研究中某些當分的韻類,可以合;某些韻類的分合或與某種觀點一致,或與已有結論均不同;具有相承關系的平聲韻與入聲韻有著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和韻類分合特征,平入親疏性與韻類分合格局或全同,或全不同,或部分相同,或親疏性相同而分合格局不同,或親疏性不同而分合格局相同;大多數重紐韻可合,或重紐BC...
“更”的音義匹配關系與《經典釋文》校勘兩則————作者:武迎晗;
摘要:在中古漢語中,“更”的去聲音代表動詞義“徹底更改”和副詞引申義,平聲代表“更替、輪替”系列引申義。后因去聲副詞用法使用頻率逐漸增高,“更去+動詞”結構容易產生兩解,且“更替、輪替”義與“徹底更改”義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更”之平去二聲的音義匹配關系發生了重新分配,去聲的動詞義消失。《經典釋文》中“更”的讀音尚未重新分配。由于“更改”“更替”讀音不同,但都是實詞義,且義項接近,容易混淆,所以“更”不...
晉語沁源話“是”的兩種虛化功能探析————作者:鄭晶;洪波;
摘要:文章討論晉語沁源話虛詞“是”的句末語氣詞與話題標記功能,揭示其語法化路徑及類型學特征。研究表明:(1)句末語氣詞“是[s(?)21]”以命題確認為核心,在中性語境中通過信息確認觸發提醒性會話隱涵,在負面語境中進一步衍生出傳遞不滿的情感評價功能,并激活修正性會話隱涵;(2)話題標記“是[s(?)0]”作為輕聲音節,強制標記高可及性及對比性話題,其所標記的話...
郭璞《方言注》音義匹配疏證舉例————作者:劉濤;
摘要:晉代郭璞《方言注》是中古早期的一部重要注釋書。郭璞注中含有大量音義內容,從音義匹配角度對它們進行疏證,對于建立正確的音義關系和深化郭璞《方言注》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方言》“誺,不知也”辨證————作者:閆翠科;朱遙玲;
摘要:《方言》記錄“不知”義的對應字應寫作“■”,“誺”為“■”之形誤。歷代辭書對“■”“誺”的參差釋義反映了“■”從訛變到“消失”的大致過程。學者們參考相同文獻結論卻大相徑庭的現象也使此研究成為再次警示我們須全面正確使用語料的典型案例
《三韻聲匯》的華音聲母系統——兼論華音的性質及價值————作者:皮華林;
摘要:《三韻聲匯》是朝鮮學者洪啟禧編纂的一部重要韻書。學界發現該書轉寫華音聲母的符號為31個,認為華音實際聲母亦為31個,進而推斷華音乃守舊之音。然而華音聲母與轉寫華音聲母的諺文符號并非單純一對一的關系,還存在一對多的關系。將一對多的情況整合,華音聲母共20個,包括p、ph、m、f、v、t、th、n、l、k、kh、x、ts、ts...
清代滇西騰沖契約文書的音借字及其反映的方音————作者:鄧強;李莞;
摘要:《騰沖契約文書資料整理與匯編》所錄契約中有不少音借字,文章考辨了這套書所錄清代滇西騰沖契約文書里出現的五十多條音借字,進而討論了音借字反映出的五條方音現象:“詳”字聲母讀送氣塞擦音,古船禪母字與心邪母字聲母讀音接近,齊撮相混,陽聲韻尾相混,古入聲字塞音韻尾消失。對音借字的考辨可以為這批契約文書的解讀、研究以及進一步的校釋提供借鑒,音借字透露出的方音信息對于滇西片西南官話的研究和云南漢語方言史的研究...
董作賓考釋甲骨文字之特點——論分期斷代對于考釋甲骨文的重要性————作者:王斐;程邦雄;
摘要:董作賓是我國甲骨學和考古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在古文字學、考古學、歷史學、古年代學、古地理學等學科均有所建樹。其中,在甲骨文字考釋方面不僅承襲了前人偏旁分析、據形考釋、辭例比較等科學的考釋方法,更重要的是開辟了利用分期斷代考釋甲骨文字的新道路,揭示了不同時期卜辭在文字形體、用字習慣等存在差異的規律性現象,對于甲骨文字考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將董氏考釋甲骨文的方法特點進行全面總結對甲骨學科的...
唐宋西北方音非組字的喉化現象研究————作者:李華斌;
摘要:從敦煌寫卷和西夏文的語音材料可知,晚唐至北宋時期,西北地區已出現了非組字喉化的現象,現代晉方言也有這種類似的現象。x(包括h)和f都是“鈍”(grave)音,在頻譜圖上,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頻區,在聽感上很接近,容易被混淆。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存在f、v與帶u及u V相拼的音節,因為u的圓唇性質使得f、v發音困難。西北方言的非組字軟腭化或喉化的原因應是圓唇的主元音或介音。現代漢語中,非組字的軟腭化或喉...
語言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看人下菜碟。投稿兩年杳無音訊,只有自動回復的郵件。
2024-08-01 12:25退稿經驗:郵箱投稿,不收版面費和審稿費,審稿速度相對于其他c刊快點,至少倆個月會收到稿件是否錄用通知。該刊物有個好處就是返回專家評審意見,所提意見還比較中肯的。
2023-11-20 16:02個人失敗的投稿經歷是審稿周期很長,而且無審稿意見。 14年第一次投稿,四個月后收到退稿郵件。 19 年第二次投稿,半年的時候發過詢問郵件,答復“正在審理”,又過了半年收到了退稿郵件。
2023-06-01 17:20